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走鹤乡
2025年07月22日

深情藏沃土

——记临海广电站站长徐德新

阅读量:530

本报通讯员 李龙成

当2024年度江苏有线“十佳广电站长”的荣誉颁给59岁的徐德新,这位扎根基层的“老黄牛”终于凭借匠心和坚持,带领团队接过属于耕耘者的勋章。

“老团队”焕发“新活力”

2024年初春,面对基层广电发展的“瓶 颈期”,江苏有线射阳分公司临海广电站打 破沿用多年的考核机制,将原有人员重组为“防流失、促消费、抢发展”三支战队。他们首创“因人定岗、按才赋责”用人机制,让每个职工都找到最适合的战场,善沟通的编入用户回访组,敢开拓的加入业务攻坚队,精技术的组成运维保障班。

为摸透用户需求,用户回访组沉入一线120多天,踏遍38个村居,敲开4000余户在网用户家门,走进300多位流失用户的院落,这种“地毯式”走访成效显著,全新的“点对点”营销模式激活了市场 ,800余户新老用户重新选择有线网络,700余户升级300兆宽带,1600张5G手机卡走进田间地头,曾经的“中游站”在流动红旗竞赛中成功跻身前三名。

“小平台”承载“大民生”

在徐德新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笔记本,扉页写着“广电服务要跟上时代脚步”。他深谙智慧广电建设对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带领团队将应急广播网打造成党委、政府“传声筒”,让每条防汛通知和政策宣讲及时传遍田间地头。

他们打造的“智慧沙港”养老项目入选“全省智慧广电新服务”案例 ,有望冲刺国家级智慧养老示范项目。镇人大代表测评时,99%的满意率背后是他们凌晨两三点冒雨抢修线路的身影,是他们对用户“随叫随到的承诺。

“暖服务”守护“心温度”

一位职工的家属在外县驾校当教练,徐德新敏锐捕捉到营销机会,三次驱车百公里登门,用“办卡送流量,想家能视频”的贴心宣传,打动20多位学员;“三进活动”中,遇到行动不便的用户,他联合站里其他同志,开车往返30公里接送,被村民称为“广电免费专车”。2024年盛夏,国家广电总局“重温经典”栏目走进养老机构的政策刚出台,他们当天就找到镇民政办,带着样片逐间宿舍演示。8月的敬老院里,他们冒着酷暑安装了40多台终端,汗水浸透的工服上,“江苏有线”的标志格外醒目,老人们围看《红灯记》时的笑脸成了他们手机里最珍贵的照片。

“青苗子”练就“硬功夫”

作为从外线工成长起来的基层管理者, 徐德新深知“技术是根,精神是魂”。在办 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他手绘的辖区网络分布图,上面密密麻麻标记着38个村居的光节点位置和200余处易损线路段——这是他几十年基层工作的“武功秘籍”,如今正一点点传授给年轻同事。

他独创“一带一跟一考”培养机制,与4名青年员工结成师徒对子。每天晨会结束后,他都会拉着徒弟们分析前一天故障工单;抢修过程中,他边操作边讲解技术要领。

在技术传承之外,他更注重精神火种传递。一名新员工抱怨营销太辛苦,他没说二话,第二天就带着这位新员工跑12户人家:帮独居老人调试回看功能,给养殖户讲解监控安装方案,为留守儿童开通“名师空中课堂”专线……当听到老人连声道谢、看倒养殖户紧锁的眉头舒展、孩子对着屏幕露出笑脸时,新员工所有的抱怨都化作为民服务的种子。

年近退休的徐德新用扎根基层的坚守、服务为民的热忱锻造的接力棒,正在广电站一代青年员工手中传递,续写着属于“有线人”的时代篇章。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