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琢经纬之间
——记盐城市劳动模范、江苏杰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员工黄朝胜
本报记者 陈慧敏 通讯员 张建忠
在江苏杰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机床之间。他时而俯身调试设备参数,时而与团队热烈讨论技术方案,十五年如一日,用汗水和智慧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他,就是盐城市劳动模范、江苏杰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员工黄朝胜。
1986年出生的黄朝胜,中专毕业后便投身纺织机械行业。作为一名钳工,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他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纺织机械设计手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书籍,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记录着他对技术难题的思考。利用业余时间,他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通过参加西门子工业自动化培训、与东华大学专家交流,黄朝胜逐渐成长为精通机械设计、电气控制、工艺优化的复合型人才。
在老产品改进与提升的征程中,黄朝胜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精准找出产品存在的痛点与不足。公司一款主打产品因张力控制不稳定导致市场份额下滑,黄朝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果断带领团队连续三个月驻扎车间,通过采集2000多组运行数据,创新性地引入磁粉制动器与PLC闭环控制系统,将张力波动控制在±1.5%以内。改进后的设备重新获得了客户青睐,当年便为企业带来800万元订单增长。
科研创新的道路总不是一帆风顺。在新型分丝分条整经机研发中,黄朝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解决多股丝线同步分丝的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300余次,创新性地设计出“弹性分丝辊+气动补偿”结构,使分丝精度达到±0.02mm,超过行业标准30%。产品投放市场后,他建立“客户-研发”快速响应机制,累计收集并解决127条用户反馈,使设备综合效率提升22%。该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填补国内高端整经设备空白,出口至土耳其、印度等12个国家,近三年创造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作为班组里的“老大哥”、“老师傅”,黄朝胜深知技术传承的重要性。他独创“三维教学法”:理论教学时用动画演示设备原理,实操训练中手把手纠正装配误差,案例分析时组织“头脑风暴”激发创新思维。在他的培养下,8名徒弟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团队在2023年全国纺织机械技能大赛中斩获团体银奖。他常说:“真正的技术传承,不仅要教会操作,更要传递精益求精的匠心。”
2022年冬季,北方某客户生产线突发故障,设备停机每小时损失数十万元。了解这一情况,黄朝胜主动请缨,冒着严寒连夜奔赴现场。他带领团队连续奋战近20个小时,通过反复测试和数据分析,最终排查出问题所在并修复,及时解决了客户的燃眉之急。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为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客户感动地说:“杰力纺机的服务,比北方的暖气还温暖。”
从“公司技术能手”到“盐城市劳动模范”,黄朝胜始终保持着谦逊本色。他表示:“我的成长离不开公司提供的平台,更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未来我将继续在纺织机械领域深耕不辍、精益求精,为我们中国制造贡献力量。”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