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稳”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
新坍镇“农”墨重彩绘“丰”景
本报讯(记者 贾凡)仲夏时节,新坍镇金塘村的田野上,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该村首次引进种植的120余亩藜麦迎来收获季,沉甸甸的麦穗压弯枝头,在微风中翻涌成金黄色的麦浪,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绚丽的丰收画卷。
今年以来,新坍镇树牢“粮食为根、产业为基、富民为本”的思维,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育强村级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稳”字上下功夫,以更强担当扛牢粮食安全重任,该镇筑牢粮仓根基。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动态监测和日常巡查,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9万亩。争创1个农机智能示范基地,带动传统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紧抓地力提升。全力推进1.3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计划投资8900万元的廖家沟疏浚工程实施,落实动态督查调度机制,不断推动粮田变“良田”。紧抓全域整治项目契机,加快土地资源由“小散弱”转向“强集聚”,实现提能增产。强化技术支撑。深入践行“藏粮于技”战略,与在外成功人士——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王克剑加强沟通,全力将水稻前沿技术,与海之源种业规模化育种相链接,以优质种质资源为现代农业注入“芯”动能。采取“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等多元方式,年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不少于 450 人。
在“融”字上做文章,以更高标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该镇锻强产业链条。加大沈氏米业等重点企业培育力度,深挖土地资源、放大特色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做到“产研加销”全方位升级。利用金坤农业园300亩存量资源,全力招引研发能力强、产业链完整、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头工尾、粮头食尾”链条,确保农产品加工业收入突破6亿元。推进品牌建设。立足千亩桃园产业基础,致力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在确保产量提升15%的基础上,力争取得“绿色有机”和“碳标识”双认证。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从芡实等种苗选育到采收加工全流程,严格制定生产标准,探索“专业合作社+电商直播”等新模式,不断提升“土特产”品牌价值与市场效益。深化农旅融合。以新潮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依托,积极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联动,精心打造非遗豆腐坊、传统柴火灶、共享农场等特色产品业态,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将红色教育基地与千亩桃园、芡实基地等特色农业观光带有机串联,争创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带动农业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延伸。
在“新”字上求突破,以更优举措激活强村富民动能。该镇坚持因地制宜。秉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充分激发各村(社区)书记首创精神,结合气候、土壤特性等,积极探索“多元套种”“订单农业”等模式,以“一村一品”特色化发展,努力蹚出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实现“由新向优到强”不断蜕变。拓宽发展路径。科学筛选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和新产业,在全镇面上进行示范推广,有效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推动精深加工和规模种养互促共进。鼓励新集村建设标准化生产线,开展蜜薯、淀粉薯种植及粉丝加工,注册“新薯光”商标,由“单一种植”向“联农+加工+品牌”升级。带动就业增收。建立“统一供种-技术指导-保底回收”服务体系,动员农户配套种植冰激凌萝卜、争艳朝天椒、白玉枇杷等优质品种,以“多色庭院”让寸土生“金”。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在14个村(社区)建立电商直播点、培育人气主播,致力打造省农村电商专业村,同步培植跨境电商企业,带动直播销售超1000万元。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