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记忆
射阳河,红色血脉里的诗意长吟
□彭辰阳
在岁月长河的幽深处,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射阳河。它自扬州宝应射阳湖启程,一路流经宝应、建湖、阜宁、滨海、射阳五县,最终投入黄海的温暖怀抱;它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穿过苏北大地,流淌着千年的故事,更承载着厚重的红色传奇。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近代中国的苦难大地,射阳河也陷入了黑暗的深渊。日寇在射阳河口登陆,烧杀抢掠,铁蹄践踏着两岸的土地,母亲河惨遭蹂躏,在血与火中呜咽。面对日寇的残暴侵略,射阳河儿女并未屈服,他们在党的召唤下,奋起抗争。在射阳河边的海河镇花园村,射阳县第一个党支部——花园头党支部悄然诞生。那是风雨如晦的年代,一群怀揣革命理想的共产党人,在射阳河边的芦苇荡里秘密集结。他们以党支部为堡垒,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群众开展斗争。那昏暗的灯光下,他们热烈地讨论着革命的出路;那寂静的芦苇荡中,他们传递着希望的火种。射阳河儿女在他们的引领下,逐渐觉醒,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此以前,和花园村一河之隔的正红村,一个世纪前走出革命烈士顾正红。1925年5月15日,顾正红在上海日商纱厂带领工人罢工,遭枪击重伤后仍高呼“工友们团结起来!”次日壮烈牺牲。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席卷全国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成为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里程碑。“我们穷苦工人要像射阳河一样,再大的风浪也要奔流到海!”他的话他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射阳河儿女,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
抗战时期,新四军三师后勤部驻扎在射阳河边的临海镇中五村。当地党组织和老百姓,为新四军生产武器弹药,确保后勤物资供应,为发动盐阜区人民抗日作出了巨大贡献。老一辈革命家黄克诚、洪学智、张爱萍,文化名人范长江、邹韬奋、阿英、钱毅、顾骧等都在此留下光辉足迹。阿英等人创作了许多鼓舞民众抗日的作品,《新华日报(华中版)》《黄海日报》(中共盐阜区委创办)也在这里印刷发行。这些作品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无数射阳河儿女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
在这波澜壮阔的抗争中,留日学生、共产党员戴曙光壮烈牺牲,射阳河儿女至今记忆犹新。戴曙光出生于射阳河边的地主家庭,他思想进步,为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经常研读马列主义书籍,很早就在上海秘密参加党组织,开展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他目睹国难当头,组织请愿团到南京请愿,被抓送到上海地方法院和苏州高等法院,严刑审讯了23天,他只字未露党组织机密,敌人无奈将他释放。同年,经组织安排赴日留学,“七七事变”爆发后,他毅然回国。1943年,任横跨射阳河两岸的七区区长,兼武装大队长。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他带领群众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较量,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1944年5月30日,戴曙光为了团结抗日,冒死过射阳河,和伪乡长当面接洽,遭日伪军伏击。他在射阳河上英勇还击,胸口中弹,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射阳河水。他牺牲的地方,就是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四明镇曙光村。
“为母则刚”。射阳河的儿女用血肉保护母亲,而射阳河则凭借自身智慧和港汊多、芦苇茂密等独特环境,竭力护卫着儿女。河边的港汊、芦苇荡成为当地军民和敌人周旋的迷宫、“青纱帐”,日寇的汽艇有来无回,葬身鱼腹。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1月至1949年6月,华中工委驻射阳河边耦耕堂。这个宁静的小村庄,瞬间成为华中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陈丕显、管文蔚等在这里运筹帷幄,射阳人民倾尽全力送儿参军、运送物资、照顾伤病员,用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数以千计优秀射阳河儿女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英名永远铭刻在历史丰碑上。1948年5月27日,不可一世的国军悍将黄百韬率其兵团前来,大规模扫荡,气势汹汹,妄图一举扑灭华中工委、“华野”主力和射阳地方武装。射阳河儿女坚壁清野,配合华中工委和主力部队反扫荡。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射阳河泾渭分明,同仇敌忾,全力掩护华中工委领导撤退。射阳河儿女找到多条木船,趁着河水退潮,连夜把陈丕显等领导人护送到射阳河北岸荫蔽起来。在人民的支持下,华中工委领导及其机关近百人顺利过河。前后10天反扫荡,射阳军民“芦荡藏兵”,采取毁路、拆桥、麻雀战等反击战术,作战57次,黄百韬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后在淮海战役中,被“华野”部队聚歼在徐州碾庄圩。黄百韬自杀身亡,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
“华野”部队中,有不少华中工委动员参军的射阳河儿女,他们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杀敌,屡建奇功。这些参军的射阳河儿女,跟着大部队,愈战愈勇,所向披靡,接着又参加了渡江战役,攻占南京国民党总统府,亲历了“钟山风雨起苍黄”,亲睹了蒋家王朝的覆亡。参加这两大战役的,也有我十多年前去世的父亲。
77年过去了,华中工委纪念馆内,至今参观者络绎不绝。当年那不灭的油灯,那签发文件的羊毫,那扬帆奋进的木船,还有那粗布裹腿和洇着血迹的入党志愿书,都在诉说着不可复制的传奇。
在射阳河儿女的英勇抗争历程中,他们不仅守护着家园,更心怀远方。1950年,朝鲜半岛战火燃起,他们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保家卫国。长津湖、上甘岭、松骨峰……朝鲜的土地上,洒下了他们的热血。连长单体福,立功负伤住院期间,向朝鲜战地女护士全信爱讲述射阳河的富饶神奇美丽,射阳人民的勤劳勇敢、坚韧善良。女护士对单体福这位喝射阳河水成长起来的英雄连长敬佩不已,对射阳河,对中国无限向往。战后,全信爱背井离乡来到中国,和单体福在射阳河畔喜结连理,生下单朝华、单朝年姐弟俩,演绎了一段温馨浪漫的异国恋故事。
射阳县志载,战争年代,射阳河儿女参战3267人,淮海战役支前民工16000多人,为建设新中国壮烈牺牲1600多人。天安门前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射阳河儿女倾洒的热血。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射阳河又恢复了它的宁静安详,孕育出这片土地的经济繁荣,射阳县已连续多年荣膺全国百强县、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苏北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沉思中,忽见“晴空一鹤排云上”。古人用“松鹤延年”,寓意吉祥长寿,说的就是这一珍禽——丹顶鹤,但平时只能从画家笔下或影视屏幕上见到它的倩影。此刻,它们就盘旋在我们头顶,有两只还直接降落到射阳河口日月岛上。“仙鹤也来打卡!”游客惊喜万分,纷纷掏出手机,拍摄这难得的情景……游客自八方来,他们欣欣然,频回首,意犹未尽。其中,几位抗战老兵后代和环保志愿者,来自上海、济南、徐州等地,他们争相留言:“红色基因,植根血脉。天苍苍,海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射阳河畔好风光”“射阳大地,仙鹤故乡;一马平川,鱼米之乡”“‘两山’理念,深入人心;红绿相映,名片亮丽……”
射阳河,这条流淌着红色传奇的母亲河,将永远铭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将见证着射阳儿女在新时代的辉煌征程。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