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6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政风热线
2025年06月04日

绘就“百亿镇”发展新图景

——黄沙港镇党委副书记刘晓峰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答公众提问

阅读量:367

问:请介绍一下黄沙港镇基本发展情况。

答:黄沙港镇现辖有8个村(社区),总人口3万人,是盐城唯一的国家中心渔港,是省市渔业重镇、国家重点镇、国家千强镇、国家生态镇、国家卫生镇。当前黄沙港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比较扎实。这些年黄沙港积累了厚厚的“家底”,食品加工、新材料、生态造纸三大支柱产业逐渐起势。食品加工园区占地2000亩,拥有38家企业。生态造纸园区拥有4星级远鸿纸业,新材料产业园区以央企同益中新为链主,今年产能可达万吨规模。

二是机遇非常难得。前不久,江苏省提出射阳现代海洋渔业示范区与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一体发展,渔港二期项目成功接受盐城市高质量发展项目的现场调研,省市县同时聚焦赋能一个乡镇,很不多见,相当于给了我们一张“特别通行证”,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三是动能日趋强劲。黄沙港发展引擎在渔港,随着渔港一期的建成,渔港二期工程的快速推进,被评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黄沙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渔港经济区,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风险逐步减少。近年来,我们下决心做好污染防治、安全生产、债务化解和社会治理等工作,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黄沙港人民历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尤其是今年经历大战大考、风风雨雨的检验,干部群众信心大增,干事创业成为主流。

问:在产业发展上,黄沙港镇将如何落子布局?

答:面对千载难遇的发展来势,如何让黄沙港更上一层楼?镇党委、政府结合镇情实际,经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立足当前,着力升级渔港、渔业、渔民融合发展2.0版,科学提出了打造“百亿产业强镇”的发展思路:

一是深挖海洋渔业新潜能,实现一产50亿。加快智慧化渔港建设进程,2.2万吨冷藏加工区5月份正式开工,岸基型水上加油站今年上半年建成投用,国内最大的2000吨制冰厂年内建成,实现加油、加冰、加水等渔船服务“一卡通”。立足渔港3000艘渔船承载量,深化“以船引船”模式,制定招船引船中长期方案,提高外籍渔船管理服务水平,今年新增泊港渔船200艘。三季度投用海上移动加工船,加大海上移动加工船招引力度,年新增海上加工量超10万吨。

二是释放传统工业新动能,实现二产30亿。围绕做强生态造纸、新材料、水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传统产业“后道”。加快建设1000亩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引进更多高端研发型、外向出口型水产龙头企业,推进飞宇海洋生物等项目建成达产。深植育企强企,推动造纸产业向可持续智能制造转型,确保远鸿纸业税收超5000万元、创成四星企业,全镇工业税收突破亿元大关。发挥链主央企同益中“领头羊”招商作用,力促新材料园区产能达到万吨规模。

三是育强新兴产业新势能,实现三产20亿。联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共道数字供应链平台,培育壮大“怡美电商”“泊心甄选”等千万级渔业电商主体,今年全镇电商交易额突破20亿元。整合20万吨冷链物流资源优势及渔港二期土地优势,积极招引北京纵联农业等数字农业综合运营企业,共同搭建“冷链物流+电商零售”物贸新载体,力争成为华东地区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当前,“百亿产业强镇”工作思路已在全镇上下形成共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相信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一定能够实现。

问:黄沙港镇在城镇管理和秩序维护上有哪些经验做法?

答:2024年以来,黄沙港镇高度重视城镇管理,致力于精耕细作,探索实施“加减乘除”管理法,实现由管到治转变,推动城镇治理能力和水平双提升,塑造了文明整洁的渔港形象。

一是在队伍硬件上做“加”法。以能力提升为重点,每月定期开展全员系统法治学习,5人考取行政执法资格证,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升。充分发挥集镇全覆盖的328个智慧路灯的智能识别功能,实时监控城市秩序、环境卫生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置违规行为,有效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准度。

二是在顽疾整治上做“减”法。坚持“有违必查,露头就打,出土就拆”,以零容忍强化违章建筑整治。采取分组划片、定巡结合的方式,大力度开展违规广告整治。累计劝阻违建8处,拆除违章建筑4处、500平方米;清洗牛皮癣等小广告3000余处,排查整治各类卫生死角问题420个。

三是在协同治理上做“乘”法。组织村居、部门通过“步巡+宣传+走访+抽检”方式开展“联巡”。组织市场监管、交通、消防等多部门执法力量,开展“联管”。组织信访、12345工单平台开展“联治”。累计清理占道经营1680余处,规范非机动车停放1500余辆次,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疑难杂症等问题13件。

四是在陋习革除上做“除”法。铺天盖地宣传《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引导广大市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耐心向商户讲解市容环卫责任、规范停车、市容秩序等相关政策规定,引导自觉参与市政设施管护。组织开展城管主题宣传教育50余次,倡导践行城市共管共建理念。

问:黄沙港镇作为渔业乡镇,渔业规模大、渔民众多,渔业相关纠纷是渔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这方面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答:近年来,我镇立足渔港、渔业、渔民发展实际,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持续深化治理模式,创树调解品牌,升级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渔港新样板。

一是深化“红网格+渔业”治理模式。依托“一网格一支部”建设,积极吸纳水产经营者、先进渔民参与网格治理,全面优化全镇综合网格整体结构。同时,探索“渔船网格员”机制,将渔业安全生产、海上纠纷调解纳入网格管理,持续提升海上矛调新“枫”景。建立健全“支委+党员(网格员)+群众”基层治理红色网格,吸收村民代表、老船长等组建“渔家红帆”党员志愿巡防队,在渔民党员中培育法治带头人,确保做到海上网格“吹哨”,调解力量“速到”。

二是创树“老党员船长”调解品牌。坚持将“枫桥经验”从陆地“延伸”到海上,充分发挥退休老党员、老渔民熟悉海域、威望高的优势,组织老党员成立“红帆顾问团”,联合法律工作者组建“海上调解队”,搭建“水手之家”“泊心说法直播间”等平台,持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实现“小事不出船、大事不出港”。2024年以来,通过“预防+调解”双轨并行,积极整合多部门资源,已累计化解各类海上纠纷10余起,开展普法宣传30余场次。

三是升级“红帆物业”服务功能。立足成熟的集镇物业平台,增设渔港“红帆物业”便民服务站,突出“爱心”服务和“红色”邻里,统筹解决渔民生活需求、渔船修造维修等难题,积极引导物业参与集镇人居环境整治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志愿活动,助力渔港展现生态之秀、人文之美。通过社区红网格,带动物业党员在治安、清洁、绿化、维修等方面发挥专业优势,让“红色力量”覆盖小区每个角落。2024年以来,协调3个小区建立充电桩114个,处理矛盾纠纷16次,慰问退休老党员3次。

问:黄沙港镇在强村富民工作上都有哪些成果?

答:农业农村工作,致富增收是关键。黄沙港紧紧围绕“产业富村、渔民致富”发展思路,在基础夯实、龙头带动、整体提升上多向发力,着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一是农业基础夯实提质。围绕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坚持“扩面积”与“增单产”两手抓,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1515亩,农田复垦650余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92亩,东方村“盐田变良田”走进央视新闻。坚持向大海要“粮食”,全省首艘海上加工船及辅助船开工建设。

二是旅游电商出圈出彩。“泊心·黄沙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入环境质量与服务质量提升阶段,央视《三餐四季》《乐游新乡村》来镇拍摄,渔家歌谣精品民宿获评国家等级旅游民宿。充分发挥渔港创客中心电商孵化作用,用好村级电商平台,持续叫响黄沙港渔业“电商名片”,引导村集体和全体渔民在旅游电商的迅猛发展中踏上“增收致富快车道”,全镇全年渔业电商销售额达12亿元。

三是乡村产业亮点纷呈。持续做优“一村一品”,东方村通过产业转型实现集体增收超400万元,黄沙港社区鑫城物业项目得到市县推广,东方村、黄沙港社区增收项目在县创业大赛获奖。全镇8个村级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7万元,镇强民富根基持续稳固。

问:黄沙港镇在打造更高标准的和美乡村上有哪些做法?

答:下一步我镇将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内外兼修、长常兼顾,统筹提升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和治理效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

一是坚持环境提升增颜值,实现一片美到整体美。推行“网格化”人居环境管理机制,对公共区域进行划界明责,用好集镇物业和环卫力量,明确责任区域和责任人,紧盯“村边、路边、河边、沟边”等整治重难点、顽固点开展专项整治,实现“户户干净、村村整洁、整体提升”。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提气质,实现外在美到内在美。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实施乡村“增颜提质”行动,持续巩固“厕所革命”成果,切实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加快推进镇村污水管网全覆盖。以文明培育、文明创建为引领,高标准举办各类特色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彰显渔港生态之秀、人文之美。

三是坚持齐抓共管优品质,实现一时美到长久美。构建党委、政府履行主体责任、部门负责、村社区动员、网格小组推动、群众参与的“镇村网”三级全域卫生治理工作组织体系,健全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激励长效机制,推动由“短期突击”向“长效管护”转变,确保清管并行、长治长清。

问:前不久全国首座全自动化渔业码头投入使用,请问智慧渔港建设将为渔业生产带来哪些利好?

答:我们在渔港二期配置了智慧化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渔港资源、渔船动态、鱼货交易、海况信息等多维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与分析,极大增强了渔港的监管能力,让渔港变得更加高效、安全。此外,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实时了解每个码头每个泊位渔船停靠情况、下货渔种、交易情况等,大大提高了渔获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智慧化渔港建设进程,2.2万吨冷藏加工区即将开工,岸基型水上加油站、国内最大的2000吨制冰厂年内建成投用,实现加油、加冰、加水等渔船服务“一卡通”。同时,我们即将建成渔港二期绿色智慧停车场,启用“海洋云仓”,打造船舶污染物收集处置一站式、全流程数字化治理的新型绿色渔港,为渔民生产带来极大便利。

问:我是一名外籍渔船捕捞者,当前正值休渔期,想了解一下黄沙港镇的渔业安全情况。

答:伏季休渔期间,黄沙港在港渔船216艘,其中本籍渔船156艘、镇外渔船60艘,临时避风及流动渔船上百艘,最多达500多艘。为严格落实伏季休渔资源养护政策,我们在高效运营渔港智慧化管理平台基础上,充分发挥全省首个渔民中心平台作用,与涉渔管理部门合署办公,共同整治渔港秩序。持续深化渔港“港长制”管理,用好“鑫港渔业合作社”渔船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定人联船”“船位报告”“定期点船”和“信息周报”制度,提升20名专职船管员业务水平,全面推进渔船组织化管理,坚决做到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证集中,确保休渔渔船应休尽休,实现海洋伏休秩序稳定可控。

这位渔民朋友,当前投资61亿元由中铁建投资运营的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二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项目建成后黄沙港将成为江苏第一大渔港、全国首个智慧渔港,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实施“招商引船”行动,不断提高外籍渔船管理服务水平,我们欢迎你到黄沙港考察和生产。

问:今年黄沙港镇在改善集镇面貌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我们将聚焦更高品位县域副中心建设,统筹建设、管理两大环节,提升城乡颜值气质,增强城镇吸附力、承载力、支撑力。今年,我们继续以“泊心·黄沙港”旅游景区为中心提档渔港整体风貌,实施渔港新村小区改造、东方路提升。加大力度升级改造镇村公路,提升海堤路-渔港大道,新建东方二组农庄桥。建成运营渔港二期垃圾中转站、消防站、停车场等设施。实施集镇河道循环泵站工程,形成集镇河道水体循环网络。推进渔港二期污水处理厂、污水主管网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