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开区
让民法典走进百姓生活
本报讯(通讯员 倪霏霏)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为推动民法典融入基层治理,近日,港开区开展“民法典宣传进社区”系列活动,通过“课堂式普法、沉浸式体验、精准化服务”三大举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实用工具,让法治精神深入基层。
“离婚时哪些情况可主张经济补偿?”“高空抛物责任如何划分?”在社区活动室举办的“民法典护航民生”专题讲座上,普法志愿者选取20个高频民生案例,对《民法典》中108条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条文进行解读。讲座采用“案例剖析+互动答疑”模式,围绕物业公共收益归属、遗嘱继承效力等热点问题展开讲解,既提升了网格员依法调解矛盾的能力,也让居民直观了解民法典对自身权益的保障,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思维。
清晨的普法集市上,网格员与志愿者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图文手册等方式开展“情景式”普法。活动设置婚姻家庭、遗产继承、农民工维权等专区,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提供精准化法律指引。在农民工维权区,《劳动合同法律风险提示》等资料以“案例解析+流程图示”形式,帮助劳动者明晰维权路径。现场通过法律知识问答、模拟纠纷调解等互动环节,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针对居民提出的“楼上漏水拒不维修”等具体纠纷,普法志愿者现场展示“纠纷调解流程图”,从固定证据、书面告知到申请调解的全流程进行指导,并为当事人联系公益律师提供后续帮助。这种“问题收集—法律解析—服务跟进”的闭环模式,让群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维权方法,将民法典条文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维权利器”。
据统计,此次活动累计发放资料800余份,解答咨询12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居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意识。下一步,港开区将持续开展“送法入企”“法治体检”等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定制普法方案,推动法治文明在基层治理中落地生根,为港区和谐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