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时光
浅夏陌上桑葚情
□邹德萍
进入立夏节气,雨线像长了脚一样,淅淅沥沥地从暮春往浅夏里飘洒。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心里都会潜意识的唤醒一种味觉,有关桑葚鲜亮亮的果子。去年因创作上的琐事缠身,放弃了采摘桑葚的机会,今年无论如何不能再错过。
驱车沿着乡村水泥路,走过那一片片整齐划一熟悉的桑树田,雨后还显得湿漉漉的田间,散发出夏雨独有的混合水气味,有盐滩地里才有的气息,有桑园林间享有的清新和悠悠新鲜的味道。有点久违的感觉,缀于绿色叶间的串串“毛毛虫”的桑葚,令人馋涎欲滴,下意识咽了几口口水,此情此景,我并不陌生,只是久违了,就像多日未见的老朋友。
“桑舍幽幽掩碧丝,细雨陌上露芳姿。”参差的桑林,枝条直直,叶子柔柔,嫩绿、淡绿、浓绿、墨绿……在阳光和雨水中悄无声息地渐渐变着绿的色彩。骄阳下灵动着采桑姑娘绰约的身姿,一袭蓝底碎花的夏衫,印花方头巾,被细雨染成深蓝,在雨后蓝天映衬下,把姑娘们的脸掩映成一轮皎洁的皓月。后背的柳篓,胸前的布兜,眼前鲜嫩的桑叶在绿油油地挥动着,似乎在向桑林中的姐妹作深情的“离桑话别”。见此情景,我由采桑想到采茶,耳边响起了欢快的采茶舞曲,却又回荡着“擦一把眼泪抹一把桑”的忧伤,这是淮剧《孟姜女》过关唱词中的一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桑树不是那个桑树,桑叶不是那个桑叶,桑丝也不是那个桑丝,但它还是几千年前的那个基因,如今演变成了关联桑的农耕文化,镶进现在农耕文明,“擦一把眼泪抹一把桑”变成了抹一把桑来喜洋洋,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是啊,她们要把清亮亮的馨香、鲜润润的叶肉、甜滋滋的汁液,变成蚕宝宝最绿色的营养。吃饱喝足了,宁可作茧自缚,也要吐尽精华,绵绵柔柔、纤纤细细、莹莹剔透的蚕丝,小小蚕蛹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佩。种桑采桑,养蚕缫丝,是造福民生,泽被一方的经济农业重要的元素。这里立“桑”为业,一棵桑接力做成全“桑”产业链;经“桑”有道,一根丝联着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以“桑”为媒,一幅“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反哺桑梓幸福蓝图。“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鸣桑树颠”,是村落里最原始的风景;“桑叶秧苗俱起舞”,是田畴中最充盈的生机;“桑叶空时村酒香”,是农人们最惬意的享受。射阳不缺少涉桑的因子,它可以很特庸,可以很中国,一株纤细的桑树苗可以书写“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的新时代篇章,那是无可争辩的“射阳特色”。成功获得“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称号。桑乐田园,抒写赋能乡村振兴新华章。
友人送我两罐桑叶茶,乍看外貌跟茶叶无二,但冲泡水中翻了几个跟头之后,绿水的清亮,让人饮欲大增。原来被雨水发酵的桑叶,用手一掐,便汩汩地流淌着营养的血液。烘焙成茶,清新绕齿;酿制成浆,清凉入心;冷拌成菜肴,入体内血脉,便被清洗得越发洁净而富有活力。此时,桑叶深处,便累累地点缀着密密的桑葚果。桑果甫挂,是一粒粒绿莹莹的翡翠;初成,是一颗颗黄澄澄的琥珀;半熟,是一串串红彤彤的绛珠;熟透,便是红得发紫、紫得发黑的玛瑙。胖嘟嘟、黑黝黝、鼓胀胀的模样,如一枚枚黑色的珍珠,被称为“聚花果”的桑葚摸起来滑溜溜,酸甜可口,煞是可爱。
成熟的桑葚,酸酸甜甜活像一杯爱情的酒。传说有一种叫斑鸠的鸟,因为贪吃桑果的美味,而从桑树枝头醉落,成为沉溺者的牺牲品。由此人们往往引用这个故事,告诫耽于情事的怀春女孩:“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情怀已酿深红紫,未品酸甜皆可知。殷红莫问因何染,桑果铺成爱恨诗。一枚葚果的酸甜里,人类与植物之间,竟能咀嚼出如此耐人深思的隽永,赋予某种内在的情感哲理。
一片桑园,一枚桑叶,一粒桑果,是晕染浅夏的最美丽的风景,是启迪人事的最蕴藉的诗行,是人类文明难以割舍的最中国的情愫。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