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智赋能,让“百姓呼声”变“幸福掌声”
——县人大探索创新民生实事监督模式综述
本报记者 杨兰玲 通讯员 杨功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完成项目立项、改造分布图制作、招标计划发布等前期手续,黄海路北延工程已进场完成围挡搭建和清障……近日,走进县市民中心一楼大厅,巨大的电子屏格外引人注目,全县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进展情况实时滚动,每一组数据都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民生项目监督工作一头连着民情民意,一头盯着政府落实,也体现着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把民生实事监督作为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抓手,创新建立全国首家县级民生实事监督中心,以“数智赋能”为笔,在民生实事监督的答卷上写下“项目推进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民意就汇聚到哪里”的生动实践。
完善制度: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的蝶变
走进民生实事监督中心,“1+15+N”的架构图在电子触控屏上清晰呈现:1个县级监督中心作为“中枢神经”,连接15个镇级联络站和N个基层联系点,像神经网络般延伸到全县每个民生实事项目现场。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贯通县镇村三级的全覆盖监督网络的形成,背后是县人大久久为功的民生监督制度探索。
时间回溯至2012年,彼时的民生监督尚处于“车轮上的民主”阶段——代表们辗转各施工现场,手持纸质清单逐项核验。如今,代表们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全方位、全广角、全覆盖监督。十多年间,监督体系历经数次迭代升级,实现从个案监督到系统监督过渡、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从阶段性监督向全过程监督展开的蝶变升级。2023年,在合德镇试点的基础上,我县正式建立县级民生实事监督中心,为民生监督工作搭建了更坚实的平台。
“如今,我们坚持应纳尽纳、应督尽督的原则,把县域范围内的市县镇三级人大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都纳入督查推进范围,不让任何一个民生项目成为监督盲区。”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话语坚定。
在代表驻“点”监督基础上,2024年《射阳县各级人大代表到民生实事监督中心、站、点巡回履职计划》正式出台,让全县1500余名各级代表实现履职常态化,专业型监督队伍覆盖住建、医疗等8大民生领域。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先后有800多名代表到民生实事监督中心、站、点履职,反映民生问题300多个,提出意见建议近200条,代表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数字赋能:重构监督效能的智慧坐标系
走进合德镇民生实事监督联络站,网格员李大姐正通过“民生在线”小程序上传群众诉求:“振阳小区门口的路灯坏了3盏,申请维修。”这条信息瞬间同步传到县级监督中心的管理系统。
作为“1+15+N”体系中的镇级枢纽,15个联络站不仅承担着本地民生项目的日常监督,更成为连接县镇的“中转站”。而在基层监督联系点,30多个覆盖社区、园区、老旧小区的“微阵地”同步发力,成为数字赋能民生项目监督的生动缩影。
“现在全天候‘云监工’,哪怕是深夜施工质量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民生实事监督中心负责人道出了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
近年来,县人大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探索开发了民生实事监督线上管理平台,实现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从线下为主到线上线下同步监督的华丽转身。在民生实事监督线上管理平台的“项目在线监督”板块,33个工程类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时画面同步显示,红黄旗格外醒目:红旗代表达序时,黄旗预警滞后,五角星则表示项目已完成。
2024年,县域范围内158件市县镇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年底前均获得五角星——这得益于系统的“智慧大脑”:通过对接项目施工计划,实时抓取监控数据和进度报表,一旦发现滞后超10天,立即触发黄旗预警,并同步推送至责任部门和分管领导。
如今,民生实事监督线上管理系统贯穿项目征集、筛选、票决、执行、监督、测评全过程。在“民生意见”板块,实时显示着意见收集数量、已处理数和待处理数;“项目热度”分布图上,农村道路、政务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这些数据不仅为下一年度的项目征集提供参考,更成为精准监督的“指南针”。
全民参与:奏响民主监督“大合唱”
每周五上午,民生实事监督中心一楼的“选民接待日”活动现场总是热闹非凡。72岁的吴大爷带着笔记本赶来:“我要反映社区养老食堂的饭菜凉得快。”人大代表立即将问题录入民生实事监督系统,经智能分类后转交12345平台下派办理。
针对收集的民生问题,县人大建立“监督中心+12345平台”线上联动机制。民生实事监督中心通过“民生在线”线上平台收集民生问题,一般性问题线上直接转交12345平台下派办理,涉及重点民生问题和民生实事项目问题,由中心以交办单的形式督促政府相关部门限期处理;监督中心还重点关注12345平台不满意工单中重点民生问题处理情况,并进行跟踪督办,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二维码公示牌”已成为标配。居民扫一扫,就能看到项目负责人、监督代表名单以及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以前‘改什么’全靠政府说了算,现在扫个码就能提意见,我家阳台漏水的问题就是通过小程序解决的。”住在人武部家属楼的刘大爷说,去年小区改造时,他通过平台建议增加防滑地砖,一周内就得到了回应。
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份系统运行以来,线上平台累计收集民生问题587条,其中311条来自人大代表反映,276条来自12345平台,办结率达94.3%。数字技术的赋能,让“万人参与监督”从设想变成现实。
从“年初问计划”的代表视察,到“云端问进度”的实时监控;从“年末问结果”的纸质测评,到“指尖评成效”的智能反馈,县人大的探索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有了具体而微的实现路径。
“民生实事监督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以数智赋能,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面向未来,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目标坚定。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