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品种加持,我县万亩蟹苗丰收
本报讯(记者 李盼)五月的射阳沿海滩涂,蟹苗迎来丰收盛景,省内外客商纷至沓来,抢购优质蟹苗,一幅产销两旺的画卷徐徐展开。
在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一处蟹苗养殖基地,暮色降临,却热闹非凡。十几名工人紧密配合,合力进行拉网作业。随着渔网缓缓收拢,无数体色金黄、光泽莹润的“蟹宝宝”跃出养殖池。工人们迅速将蟹苗甩去多余水分、装箱,小心翼翼地运往车间。
“今年我们培育了260亩蟹苗,轮虫面积近700亩。从今天的起网情况看,平均亩产能达到90公斤,超出计划产量的10%,总产量估计在2万公斤。”基地负责人陈瑜一脸笑容。“今年产量确实高,我们家预计在3.5万公斤,比去年增产15%。”另一家基地负责人朱平透露,“今年价格相对稳定,五母蟹330元每市斤,六母蟹550-600元每市斤。因为我们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所有苗子早早就被预订一空,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800万元左右。”
蟹苗上市时节,各大养殖公司内人头攒动。来自兴化的客商曹培生是射阳蟹苗的“忠实粉丝”,他说:“射阳是中国最大的苗种基地,这里的蟹苗品质好,我在这拿货已经五六年了。蟹苗好养,产量也高,每年我都会带十几二十个朋友来采购,这次拿了1000多公斤苗。”
“射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河蟹育苗提供了绝佳的生态环境。在这里产出的苗种体质健壮、成活率高,畅销全国各地,像江苏的阳澄湖、固城湖、洪泽湖,甚至远销新疆伊犁,深受养殖户好评。”朱平道出了射阳蟹苗产业成功的关键。
今年中华绒螯蟹“申江1号”备受瞩目,该品种去年进入国家水产新品种公示名录,今年首次大面积推广,是首个由本地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选育的品种。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河蟹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吴旭干详细介绍了“申江1号”的优势:“它最主要的经济性状就是早成熟和早上市,同时成活率比较高、抗性强,市面上养成蟹的成活率通常在30%-40%,而‘申江1号’的成活率可达70%,希望‘申江1号’能为射阳的河蟹苗种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凭借这些优势,“申江1号”不仅能让成品蟹提前约15天上市,还能有效降低成本、平衡市场供应周期,经济效益显著。
20世纪80年代初,敢闯敢试的射阳人开始尝试人工繁育河蟹种苗,经过40多年的探索发展,引入长江1号、长江2号、江海21等多个优良蟹苗品种,全国8个国家级蟹苗新品种中,有6个落户我县。目前,全县河蟹生态育苗规模已达3.5万亩,拥有各类育苗企业107家,年生产生态蟹苗70万公斤,年产值超5亿元,占据全国蟹苗市场份额稳定在70%以上,有力支撑起超千亿元的河蟹产业链,“中国蟹苗之乡”的美誉实至名归。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