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政风热线
2025年05月06日

追蓝逐绿谋突破 实干担当勇争先

——港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仕伟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答公众提问

阅读量:477

问:近年来,港开区在零碳产业园建设方面是如何做的?

答: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绿色低碳、矢志向海图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建设零碳产业园,获批省沿海新型电力系统试点,成立全省首个园区级绿电绿证交易认证服务联合体,《沿海零碳园区建设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已对外发布,启动园区、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方法编制。先后获批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省级计量测试中心等品牌,全球最大的全尺寸叶片检测认证平台投入使用,中车下线全球最大功率20MW漂浮式风电机组,龙源、远景2个独立储能电站并网运行。与德国中小企业协会、全球能源巨头道达尔签署零碳合作平台协议,与入选中英绿色发展中方工作组成员单位,联动CCIC共建零碳产业园驻欧联系点。

接下来,我们在链聚成势、场景深耕、开放共赢上会有新动作、新突破。

一是产业强链协同攻坚。实施“链主引领+梯度培育”双轮驱动战略,全力支持大连重工、亨通等行业领军企业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助力中车时代三期“灯塔工厂”建设,年内实现200亿级工业开票规模。全力加速天顺船体、银宝麦芽等15个亿元项目建设落地,构建“单日帮办、双日会办、每周督办”的高效项目推进机制。聚焦轴承、钣金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积极引入瓦房店轴承等补链强链项目,强化产业链条韧性。本年度计划招引30个“四高”型优质项目,同步建成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向零碳产业园与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目标稳步迈进,在产业发展赛道上树立标杆。二是绿电生态多维创新。大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构建电碳耦合数字化平台,实现电力与碳排放数据的精准对接与高效管理。计划年内达成园区光伏全覆盖,积极推动二氧化碳、熔岩等新型储能等新型储能电站落地,为绿色电力的稳定供应提供坚实保障。创新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整合海陆风光、用户侧储能、分布式台区储能等资源,搭建售配电平台,优化绿色能源交易流程。建立园区级电网碳排放因子国际认证体系,提升园区碳排放数据的国际认可度。实施“零碳+”示范工程,着力打造绿电自给率达90%的行政中心,建成低碳卫生院等示范场景。培育益海、亨通等2家零碳工厂,联合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如CQC、TüV南德建立碳溯源体系,引导企业构建5G智能生态系统,打造数智化园区管理中枢,赋能园区绿色、智慧发展。三是开放合作动能激活。持续深化国际绿色合作,5月精心举办欧洲企业路演对接会,提升园区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8月推动道达尔能源开放全球供应链,为园区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创造有利条件。紧密联动丹麦工业联合会等机构,积极引入RE100成员企业及国际绿色基金。全力建设新能源装备循环利用产业园,积极承接深远海试点、“能源岛”等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建成海洋装备仿真与实证实验室。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天能炭素)、工程研究中心(亨通)各 1家,实现发明专利覆盖面达50%。计划全年完成外资3500万美元,外贸4.5亿美元,致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绿色产业创新高地,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问:港开区是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

答:我们围绕项目服务、企业运行、人才做足优化营商环境“三篇文章”。一是一门心思抓推进。强化全周期、全链条服务,紧盯16个省市重大项目和45个重点在手项目,坚持“港产”联动,全力推进射阳港区通用码头及亨通、蓝水专用码头,重点实施35家企业天然气管道、污水管网接入工程。二是以创新驱动科技。推进园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发明专利覆盖面达到50%,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全年力争申报国家高企10家、净增授权发明专利60件、发明专利覆盖面达50%。充分发挥省、市孵化器及市级众创空间的集聚示范效应,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各1家。三是以改革强化引领。抢抓园区改革机遇,强化与央企、省市属国企“联姻”,发挥沿海汇衡产业基金作用,吸引更多国有及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运营,确保全年实现产业项目落地10个以上。四是以产业引进人才。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系,竭力做好“引、育、留、用”人才文章,年内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和高端专业人才100人以上,集聚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和顶尖人才团队。完善零碳社区商贸、餐饮、健康、休闲、创业等一体化配套功能,培育“零碳有温度”等人才载体2个以上。

问:港开区在提升民生幸福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一是扎实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粉尘涉爆企业专项、“厂中厂”安全生产、打通消防安全通道等专项行动,推动全区56家工业企业389个点位接入可视化监管平台,推动大连重工等6家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推动亨通海能、大连重工等5家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二是严格落实环境整治责任。积极创建国家级美丽湾滩,完成三轮次固体废物非法处置倾倒专项排查,水、气等21个指标在省级园区中排名靠前。三是着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多样化开展反诈骗、扫黑除恶、反奸防谍、国家安全等宣传活动。通过12345平台、每月10日开展的“鹤乡网格e事”会议等途径,及时对接并协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基层突出矛盾纠纷交办等专项行动化解率100%、满意率100%。对在区重点人员落实“四帮一”管护责任,对重点信访人员全部落实“五位一体”包保责任。四是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效能。加快推动集镇改造、射阳港卫生院、污水管网等一批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完成,着力打造零碳社区、零碳公园、零碳机关等绿色示范场景。2024年城镇新增初次就业31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3.67%,联合其他镇区送工入企,累计送工650人,成功入职415人;困难群众救助扩围增效完成年度任务的225.8%。

问:港区新建的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能给老百姓办事带来哪些便利?

答:我区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于2024年9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中心聚焦镇村两级人力保障、医疗保障、农业农村、矛调中枢、法律服务、帮办代办等与企业群众密切的相关领域,整合政务大厅窗口资源,打造10个一站式“肩并肩”服务专窗。将与企业群众生产、经营、生活相关的30条重点领域高频事项纳入“一件事”主题服务流程,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企业群众只需递交一套材料,便可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站式办结”,全力打造审批“高速路”。运行以来大厅共接待办事群众近万余人次,受理政策咨询5000人次、办理服务事项3000余人。

问:简单介绍一下港区在人力资源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为切实推动区域经济稳定发展,保障就业局势平稳,我们将从稳岗服务、企业用工、人才培育等方面入手,全面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健前行。一是助力企业稳就业。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稳岗服务工作,充分用好人社部门“免、减、缓、返、补”等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求,精准施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指导和服务。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稳岗补贴返还,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预计通过这些举措,每年可为区内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200万元,有效增强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我们还会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定期回访企业,了解政策落实效果,及时解决企业在享受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搭建多元招聘平台。在服务企业用工方面,我们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网络平台媒体运用的同时,坚守传统公共宣传阵地。计划举办3场线下校园招聘会,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搭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县级及以上招聘会3次,拓宽企业招聘渠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联合县就业中心,与企业一同外出招聘2次,深入人才资源丰富地区,挖掘潜在人才。联合县内其他镇区,开展送人到企活动,为企业输送急需的劳动力。加强与市工业技术学院、县明达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输送机制,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为了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我们将加强与盐城技术学院和射阳中等专业学校等院校的合作,针对区内有培训需求的群众与职工,开展初级、中级、高级技术工培训。加大“订单式培训”工作力度,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工培训3期,预计累计培训280人。我们将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授课教师,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员能够掌握实用技能。计划年底使140人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在稳就业、促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问:目前园区内大型货车停车位紧缺,夜间停车经常占道存在安全隐患。请问港区是否有规划专用停车场解决运输车辆停放问题?

答:目前我们已规划在区汉宝路东侧、S329道路南侧新建停车场,占地面积20亩,预计今年6月下旬建设完成。建成后该停车场,可为周边企业客、货车提供停放约100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