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乡土
2025年04月19日

春天的菜市场

阅读量:724

邹德萍

 

沿海县城城北的菜市场,又叫富民批发市场,除了专设门点外,在市场最北边的东西向30米宽的水泥地上,还有很多露天的小摊位,摆在进门右拐的路两边。卖菜的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近郊农民,他们把自己种的菜和采来的野菜装在篮子箩筐里,或摊或堆在齐膝盖高的不锈钢架子上,也有直接摆在塑料布上的。平常我隔三岔五光顾那里,开春后去得更勤些,每次去都有惊喜。

走进春天的菜市场,我一眼就看到了荠菜,蓬松地堆在塑料布上。荠菜是长得慢的越冬植物,开了春刚开始只是一丁点儿绿芽,隔几天长一片叶子,直到长出层层叠叠的花边锯齿形的叶子,趴在地上,像一朵绿色的花。母亲见了,便会挎一个篮子,拿一把铲刀,说:“我去挖点荠菜家来。”在我们滩涂地上,这种菜长得相当泼皮,它随遇而生,从不择地,也不挑剔肥瘦,沃土长得又肥又大,薄地生得慢点痩小,但依然顽强的生着长着开心着。没过多久,母亲便挖了一篮子回来。倒一盆清水,一蔸蔸洗干净,反复洗过好几遍。母亲最擅长用荠菜熬粥和做荠菜羹,让人吃了还想吃。

由于棚育蔬菜盛行,很多蔬菜错季上市,但我总觉得还是当时当令的蔬菜好吃,它们全身都带着节令的信息密码,蕴藏着特别的味道,在恰好的时段呈现独有的“高光”,也许是个人的偏爱吧。老品种叫“调羹白”的青菜,处在冬与春的交接时段口味极佳,菜味最浓,也最好吃,浇出的汤碧绿,食欲大增。本土小菠菜亦是如此,既没有霜打冰冻的发皮,又少了草酸的涩晦,分拣洗净不用焯水,直接油锅爆炒,相当下饭,烧盆菠菜鸡蛋汤,不用加味精便透鲜了。

清明节前后,每天都能在小摊上看到粉嫰的枸杞头,它是荠菜之后,最早上市的野菜。“枸杞头,生高丘。饥人饱食如珍馐。”这是一种古老的菜,它跟香椿芽等可有一比,在海边滩涂上,打了春枸杞有点着急先冒芽芽,而香椿则是慢吞吞的等待阳光。枸杞头才长出半寸,人们就已开始采食,等大一年了才赶个鲜。明前的枸杞头,乍一看跟采摘的明前茶叶差不多。放在开水里焯或隔水蒸一下,此时不用刀切段,清炒、凉拌,拍几瓣蒜,滴几许香油,都是难得的美味,满口清香,满屋春色。

每天早上,菜市场醒得早,比任何地方都要热闹,买菜的人来往穿梭,打听挑拣,讨价还价声不绝。我夹在人群中,每次看到这些来自乡村的菜,就感受到春天扑面的气息,仿佛看到细雨如烟,听到流水潺潺,闻到了泥土潮湿的味道。我很喜欢买点春天里的野菜,欢欢喜喜带回家,就图个尝鲜,慰劳自己的味蕾,也将自己的心更贴近春天。我还会抽空下乡去自己采摘,那种比买的还过瘾,愉快的心情只有自知了。

看到我走过,那些摊主不失时机地向我兜售,“早上才铲的,新鲜呢,买一把吧。”“刚摘的,又鲜又嫩,一捆3块钱。”“青蒜、萝卜洗得干净,不带一丝泥。”有时候我路过不错过,心动也会行动买点带回家,有时候我就看看,相相,两手空空,感受菜场的春,便足矣。我相信,春天是有脚的,不管我买与不买,它都从周边的乡村田野来到了菜市场,来到了海边小城人的心里。陪伴我们迈开脚步自由自在地走在春天的阳光下,多幸运我们在春天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