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牢生物安全防线 护航健康中国建设
颜建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射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将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模式,为筑牢区域生物安全防线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制度体系,压实管理责任链条。一是构建规范化的制度框架。县主要医疗卫生机构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规范,制定了《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涵盖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样本管理、废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建立网格化的责任机制。构建三级责任体系:各实验室科主任负总责,各专业组组长负责本组生物安全,每位工作人员签订责任书。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员岗位,专职负责日常监督和培训考核。
(二)优化空间布局,构建风险防控屏障。一是实施科学化的分区管控。按照生物安全等级要求,将实验室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置物理屏障和醒目标识。配备生物安全柜和独立排风系统。二是打造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对样本接收、检测、储存、销毁等环节进行全程管控。实行"单流向"工作模式,避免交叉污染。高风险操作如结核杆菌检测安排在独立区域进行。
(三)强化能力建设,筑牢人员防护根基。一是建立阶梯化的培训体系。生物安全实验室新员工必须通过生物安全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每年组织全员复训;针对PCR检测、HIV初筛等特殊岗位开展专项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的多元化培训方式。二是完善全流程的防护机制。根据操作风险等级配置防护装备:常规检测需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高风险操作加戴护目镜、防护面罩等。建立防护用品检查制度,确保质量合格、数量充足。
(四)严格过程管控,完善闭环管理体系。一是实施智能化的样本监管。使用专用转运箱和标识系统,实现样本可追溯。高危样本如疑似传染病标本单独存放、双人核对。建立样本销毁记录,保存至少2年。二是强化规范化的废物处置。严格分类收集:锐器放入防刺穿容器,感染性废物使用双层包装并标注"生物危险"标识,由专业医疗废物处置公司24小时内清运。
(五)创新应急机制,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一是构建系统化的应急预案。针对样本溢出、锐器伤、设备故障等常见突发事件制定详细处置流程。在关键区域配置应急处理箱,内含消毒剂、止血包等应急物资。二是开展常态化的演练评估。每季度组织不同场景的应急演练,如模拟HIV暴露后处置流程。演练后开展效果评估,持续改进预案。
二、经验启示
(一)筑牢国家安全基石,深化生物安全战略认知。实验室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委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治理中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始终将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二)创新科学治理路径,提升风险防控精准水平。通过引入科学手段和技术支持,可以有效确保治理措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未来将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更多科学治理的新模式,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三)构建宣传教育矩阵,凝聚协同共治强大合力。通过广泛宣传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将持续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宣教平台,营造共同维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良好氛围。
面对新形势下生物安全风险挑战,射阳县卫生健康系统将持续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治理体系,以更高标准筑牢实验室生物安全屏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射阳智慧。
(作者单位:县卫健委)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