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乡土
2025年04月12日

大树底下的修车行

阅读量:508

高亚

出小区北门,一眼就能看到路的东北角一棵大树下,有一个简易的修车行。

称之为大树,是因为不知道这棵树是“槐树”“榆树”还是“杨树”,就连车行的修车师傅问了专搞绿化的人,也没问出它是什么树种。大树,树高冠大、枝叶繁茂,像一个天然的遮阳挡雨的大伞,罩盖在车行的上方。它春天开着细碎的紫色小花,冬天枝丫上挂满毛茸茸的灰黑色刺状的圆球。

树下的修车行,其实就是个修车铺或修车摊子。你看,树荫下仅有一个1米多高、近2米左右宽的修车工具箱。箱子朝外的一面贴着蓝色布膜,上面印有“精修电动车、换锁芯、配钥匙、换电池”的招牌。工具箱的左侧叠码着几只塑料凳,右边摆着打气筒和一个盛满水的面盆,箱子后边是一个木制小方桌,桌上放着象棋和扑克。这就是车行的全部家当。

修车师傅50多岁的模样,矮矮的个子,黑黑的脸,身体很棒实,讲话脆崩、走路带风。要说他身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头发。他的头,边沿刮的雪亮,仅头顶中间有块烧饼大一缀短短的黑黑的头发,犹如一片汪洋中的一座小岛。

车行是个便民服务点。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急匆匆推着电动车,老远就亮开嗓子:“师傅,快来帮帮忙,给我小孙子坐的凳子固定下。”师傅小跑上前,又是钳子、又动锤子,好一阵忙碌搞好了。“多少钱?”“算了,小事。”;骑自行车买菜的大叔,边架起车子边说“充点气”,提起气筒打足气、一声“再见”后,腿一跨扬长而去;老爷爷推着电动代步车,到车行后自己从工具箱里找来工具,这边紧紧,那边敲敲,好了,挥挥手,甩下一句“谢谢啦”……

修车师傅是个热心人。凡来修车的,他都逐一询问是否着急,如车主着急办事,他就和别人商议后给他先修。有的修车人,直接把车钥匙给师傅,自己办好事后再来取车。车行招牌上有修车师傅的手机号码,老客户都存了他的手机号。逢到雨雪天,车子坏在路上,或车子坏在家里拖不走时,一个电话,他就顶风冒雨的赶到,手到把掐弄好了,也不另外收辛苦费,瞬解燃眉之急,顾客很是满意,乐意成了他的回头客。我有辆接孙子放学用的电动车,还有辆星期假日上公园、逛景区用的自行车,常有小问题去车行。一次,发现电动车总是“咯吱、咯吱”响,一定是哪里受阻碍事了,可自己就是找不出原因。修车师傅将我车支起来,前轮查到后轮,刹车查到座椅都没发现问题,他开动车子沿路跑了两圈,发现问题后,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他那医生般的“望、闻、诊、切”的认真劲,和执着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极深印象。我的自行车是老式的永久车,有一次车胎全瘪了,只好拖到车行。师傅说可能内胎戳破了,他吃力地将胎扒下来查看,原来是气门嘴处的小芯皮坏了。“老式自行车上的小芯皮已不生产了,现在是有銭买不到。”师傅说。“但你不着急,我来找找看。”师傅接着说。只见他翻箱倒柜,在零零碎碎的配件中反复寻找,头上急得冒汗,终于找到了一根,他长叹一声,我也放下了悬着的心。换上小芯皮、打足气,轮胎像吃饱喝足一样来了精神。我十分高兴,忙问多少钱,他说1元。1元?我怀疑听错了。他又重复一遍说就收小芯皮1元钱。那忙活半天,人工费呢?他说,人工费就算了!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若有所思的深情地望着他。

车行像个公益性的活动场。附近小区里退休的老人,每天都有10个8个的自发性的聚集到车行,不是拉呱闲聊,就是象棋、掼蛋,坐着的、站着的,说的、笑的,那高兴劲就像一群老小孩,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又像一个个着了魔的彩票人,中奖后得意忘形。

修车师傅下班了,休闲的老人也回家了,老树下的车行成了几个环卫工人的天下。他们每人搬一张车行的塑料凳,围坐在老树下,各自打开自带的饭菜,有滋有味地咀嚼着,边吃边东家长西家短、天南海北的闲聊着。他们有问有答、有说有笑,讲话直来直去、到嘴到肚,那时刻,仿佛天下就是他们的,他们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车行位于城市的十字路口的拐角。曾听说,车行影响市容,文明城市创建时要清理拆除。小区里许多老人反对,说,生物还要保护多样性呢,车行既方便居民,又不影响交通,为什么非要拆除呢。我想也是,在无碍大局的两可之间,也不妨让一席之地,开一扇方便之窗,留一隅生存之处。其实,车行本身及洐生出的故事,难道不是城市文明的一道靓丽风景吗?!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