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在春天里的风筝
美好时光
□邹德萍
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天空宛如一块澄澈的画布,而风筝就是那灵动的画笔,描绘着独属于春天的浪漫故事。
三月踏青放风筝,成了春游的一项户外活动。碧空万里,莺飞草绿,繁花似锦,在这样的好时节里,不放飞风筝好像少了那种春色的氛围。风筝,古人称风鸢、纸鸢。有诗为证:明朝徐渭“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该诗讲清了用材、工艺,借景抒发壮志情怀。而唐代高骈“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表达了放风筝的人做了一声“风声响器”,在高空借助气流发出的嗡鸣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
在广场,在公园,随处可见放风筝的人们,孩子牵着风筝彩线,父母长辈围着转,它们揣着孩童的欢笑与期盼在春天起飞,一起仰望宇宙,放飞梦想,也放飞快乐。周末在日月岛空旷的广场,如绿毯的草坪上,五彩的风筝你争我抢地往高处窜,有展翅的雄鹰风筝,仿佛要冲破云霄去探索春日苍穹的奥秘;有那娇俏的蝴蝶风筝,在风中轻盈地舞动着斑斓翅膀,似在与朵朵春花比美;还有造型独特的哪吒卡通风筝,展现了神话与时尚的空中对话,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记得我从小是坐父亲的肩膀上看人放风筝的,母亲用纸折叠做了只纸风车。至今还记得父亲说风筝是春天的宠儿,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我自己动手做过好多只风筝,用芦苇做成朝牌形的骨架,糊上旧报纸,在庄子上和田野放飞,拖着长长的尾巴煞是好看又好玩,时而牵着狂奔,时而拴着迎风,时而你追我赶比高度,忙得浑身汗涔涔的,但心里快乐无比。有一天,听到空中嗡嗡响声,循声望去只见高空一个小白点,那只风筝放得天高地远,让我知道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道理。手中一根线系着风筝,影响其飞得高飞得远,而真正决定风筝飘飞状态的,是天气、风力和气流,人们无法改变风的方向,却可以调节风筝的角度,做人做事也如此啊!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还有次我为了争高低,把我母亲辛苦捻的纳鞋底棉线拿来搓成双股,做了有麻线、棉线、布条的十余丈长风筝线,七八只风筝迎风飞舞,比赛正起劲时,突然刮来一阵旋风,几经挣扎,风筝断了线,穿过小河,绕上树枝。同学们学会的顺口溜有了用场,于是“风筝掉下河,吓坏呆头鹅。风筝缠上树,飞来纸笨猪。”让我心里懊糟了好久,还被母亲训了一顿。是的,人就像一只风筝,要想飞得高飞得远,必须有人在地上拽着线。
春风是风筝最贴心的伙伴,温柔地托举着,带着它们越过草地,掠过树梢,和叽叽喳喳的鸟儿打着招呼,俯瞰着大地上苏醒的万物,看着河流解冻欢快地流淌,看着花儿一朵朵绽放笑颜。真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风筝,与人、自然,在春天里尽情舒展,在春风中欢快飞翔,每一根丝线都牵连着美好的憧憬,它们都是春天里自由又快乐的精灵,把这生机勃勃的季节装点得更加绚烂,让每一个抬头仰视的人,都能感受到春天那蓬勃的生命力,汲取共同描绘和谐美好家园的力量。
风筝住在春天里,而春天住在人们的心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