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3月21日

一片冰心在“小岛”

—— “80后”守岛护鸟人刘婷祖孙三代的坚守

阅读量:360

本报记者 陈慧敏

3月16日清晨,走进位于海河镇的陡港小岛,棕榈、黄杨、玉兰、蜡梅……各式绿植花木正在抽发新芽、竞相绽放。迎着第一缕朝霞,扛着铁锹行走其间的,正是“8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刘婷,也是刘家第三代守岛护鸟人。

“这里树高林密、鸟语花香,是野生鸟类栖息繁衍的天堂。”生在这座小岛、长在这座小岛的刘婷,对这片林子也是再熟悉不过,哪里的树木需要修剪,什么时候该对鸟巢进行加固,她都烂熟于心。目光所及一片茂盛,但其他人很难想象,4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从荒滩到绿洲,数十年间的沧桑巨变,还要追溯至1980年春天,陡港村农民刘古朴,也就是刘婷的祖父,一次划船经过芦苇丛时,偶然发现河心荒洲上有片滩涂。虽然岛上杂草丛生、土地贫瘠,但他判断这里适合种植耐旱、耐盐碱树种。经过多年努力,刘古朴同家人在岛上种下了数万棵树,荒岛逐渐披上了绿装,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也因此来到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

在刘婷的记忆中,家人们总是穿梭于一条条林间小道,修剪树枝、清理鸟粪,默默守护着鸟儿们的生态家园。面对那些无意中惊扰鸟群或企图捕捉幼鸟的人们,他们也是加强巡护、耐心劝阻。为了让更多鸟类在这里安家,父亲刘训成更是扩大了植树范围,搭建了鸟巢,定期清理岛上垃圾,守护着小岛洁净。

从祖辈手中接过生态守护的火种,刘婷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超越。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接过守岛护鸟的“接力棒”,成为第三代守岛护鸟人。“作为村里第一代走出去的大学生,我们渴望回到农村,深耕农村,在农村打造一片属于我们‘80后’的新天地。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爱上这里。”刘婷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

刘婷并不满足于仅靠个人守护这座小岛,她想让这座小岛被更多人看见,让更多人了解它的价值。于是,她尝试将小岛打造成一个旅游休闲的胜地。“我希望通过旅游开发,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刘婷发动家人在岛上整理了一条生态步道,并向村委会提议在岛对岸设立观鸟台,方便游客近距离观察野生鸟类的生活习性,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此外,她还协同村委会开发了一系列生态研学项目,邀请专家学者来岛上开展生态讲座,并积极发动村民、游客成为环境保护志愿者。如今,只要天气晴好,便总有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聚集于此,赏景拍照。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

“嗨,大家好!都知道我们中国有个钓鱼岛,但是你们肯定不知道我们海河还有个‘看鸟岛’,快来和我一起看看!”身处互联网时代,刘婷凭借着极高的新媒体敏锐度,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家乡,成为了陡港小岛乃至海河镇的“宣传先锋”。打开刘婷的短视频账号,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陡港小岛的美丽风光,也有海河镇的传统民俗风情,更有地道海河美食的制作过程。

2025年春节前夕,刘婷拍摄了两条特别视频——《乡约海河·新年大集》和《海河年夜饭》,不仅展现了海河镇浓厚的年味,还通过镜头传递了家乡的温暖与亲情。视频发布后,得到了官方认可和推送,浏览量迅速突破3.2万人次,并且还在持续增长,获得了一众网友的点赞留言。

“陡港小岛是我的心灵归属,海河更是我永远的家乡!”展望未来,刘婷还有许多计划和梦想。她说:“我们不仅要把陡港小岛的生态打造好,给鸟儿一个适合栖息的环境,还要积极开发生态农场、露营基地等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拍摄高质量的短视频,向外界展示我们海河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乡村生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