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5年03月18日

家庭“读书会”

阅读量:425

美好时光

□妙如

近段时间,各种线上、线下读书社群盛行,在“小书虫”大女儿欢欢强烈建议下,我家的“迷你周末读书会”也应运而生。

运行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主打分享和解惑的四人读书会,对家长而言,竟是“简约而不简单”。有一次,四年级的欢欢拿出两本课外书,一脸疑惑:“为什么同一首诗,在这两本书上作者的名字不一样?”凑过去核实后,夫妻俩面面相觑。还是孩子爸爸经验丰富,他表扬了孩子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随后进行合理引导:“古人经常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上也会有纰漏,无论是文字还是看法。”我暗暗为他的机智应变点赞,赶快补充:“所以我们平时写作文需要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准确。”欢欢还在消化“有的书也会存在错误”这个事实,先生已经在手机和电脑双管齐下,找到权威出处,厘清了真正的诗作者。那晚以后,只要是买书,我们都很谨慎,经常货比三家,精挑细选。

当然,3岁的小女儿慧慧也不时充当读书会主角。她曾拿出一册绘本,指着上面的蜻蜓,郑重其事地说:“不像。”其他人不明所以,我知道是白天带她出去玩,小水池的护栏上停着蜻蜓,当时我曾问她那是什么昆虫,慧慧看了半天也没作答。回家后,我翻出绘本:“这不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蜻蜓吗?”接下来几天,她时常盯着那页图片看,目光像要穿透纸背。终于等到周末分享会了,慧慧的小手指在绘本上画着圈,说道:“这上面的蜻蜓眼睛好大,我看见了一只真的,比这个小很多。”一家人啼笑皆非,我耗尽脑汁为她解释什么叫比例,什么是合理的夸张,她姐姐和爸爸也看出我“江郎才尽”,卖力地扮演起“神助攻”,慧慧终于似懂非懂点了点头,我才松了一口气。把孩子们在阅读方面遇到的问题,得用他们这个年龄段听得懂的言语讲解出来,我和先生经常痛并快乐着安慰对方:“我们在践行‘大道至简’。”

上周读书会,我分享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其中谈到言语的力量,暗示的力量,正打算给孩子们举例什么叫“乌鸦嘴”,什么叫“说曹操,曹操就到”。欢欢已经迫不及待地表示赞同,并开始讲述她的经历,说有一次社会实践,老师安排她们去卖矿泉水,刚开始卖不出去,后来想起《正念的小孩》一书里面的内容,决定尝试里面的方法,她就不停地暗示自己很棒,最后一个小时卖出去10瓶水,成为小组销售冠军。眼看我的分享就要变成小姑娘的主场了,正要开口,她直接取而代之总结道:“所以说,我们以后都要口吐莲花。”慧慧一听,挣脱我的怀抱,飞快地跑到书架前,拿出绘本,迅速翻到其中一页,骄傲地说:“这是荷花。”看看大家没有反应,她又用手戳了戳图片,补充道:“也叫莲花。”这时,联想到她姐姐那句“口吐莲花”,我们哄堂大笑,慧慧也跟着笑。

我家的读书会,人少时间短,为了保证所有人对它投入十足的热情,采取“饥饿营销法”。所以,就算大家分享欲爆棚,也只允许在半小时基础上最多延长5分钟。我们讨论的内容都是现场灵感的迸发,经常像开盲盒一样,虽然很考验人,一家人却乐此不疲。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