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政风热线
2025年03月10日

碧水清流添秀色 和风美韵绘蓝图

——对海通镇和美乡村建设的调查

阅读量:587

邓成新

2024年,海通镇党委、政府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在固根基、补短板、扬优势、上项目、优环境、激活力上下功夫,注重产业振兴、链式增值、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和乡村治理同步推进,走出一条经济提速、农业提质、农民增收、乡村和美的协同发展之路。

环境优美,水绿雕琢乡村底色。海通镇依托射阳河、明湖等5条大的水系和网格式林带、全镇绿化率高的优势,坚持生态立镇、绿色发展、铁腕治污、全面转型,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装置,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实施射阳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建成生态河道10公里、幸福河湖1条;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集中攻坚畜禽粪污整治,关停拆除7个养殖场,完善29个养殖“一配套四防”设施,系统整治养殖异味、烘干房扬尘等问题;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健全生态环境动态清零机制,及时排查销号各类环境出现的新问题,高效运行农村污水处理站点,国考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获全国首张“零碳乡镇”认证,成为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全域融入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建设。

城镇俊美,改造提升诗画图景。全面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容提升工程,打造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美丽的新型城镇。投入411万元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新增城镇供水管网3公里,新建污水支管网6公里,天然气入户率达12.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投用智慧海通数字平台,布点232个AI监控点位,规划镇区控制面积10.45平方公里,总投资2475.7万元改造建设项目25个,提升了公共设施和服务功能水平,优化美化了镇区环境和镇容镇貌,极大提升了城镇化发展质量。

旅游唯美,人文休闲全景融合。海通镇坚持“全镇生态、全域旅游、全景融合”理念,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系统实施全景观提升、资源活化、服务提升工程,以日月岛康养旅游度假区、生态体育公园为依托,充分挖掘全域旅游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大高端农业和生态旅游开发力度,深度做足文旅产业文章,建成海通湾湿地公园、传统村落、共享菜园等打卡节点,持续扮靓射阳河畔好风光旅游线;抢抓银发经济发展机遇,充分整合镇域文旅资源,精心打造海通特色旅游,推出海通银发“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线路,推动文旅产业与银发经济双向赋能;完成2.7公里旅游线路改造、息心寺4A级景区复评,高尔夫球场接待外籍游客超7000人,日月岛康养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太空音乐节、黄海湿地公路自行车赛、航空航天科普宣传周等系列文体活动,获评零碳旅游景区,镇域旅游吸引力、带动力不断提升、持续增强。

园区增美,项目催生工业强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系统观念,科学编制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构建“3+X”产业体系,致力打造沿海百亿级绿色智造工业园区。全面落实班子成员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定期走访企业,推行代办帮办、容缺受理等清单式服务模式,帮助解决企业用工、资金等要素协调问题诉求53项,积极破解恒畅、星拓等项目落地难问题,加快推进阿斯米新材料股改工作。组织开展招商攻坚行动,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增产出,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9个、4个、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坚持“亩产论英雄”,实施土地利用率和亩均产出效益“双提升”计划,持续推进“三项清理”,盘活闲置土地38亩、低效厂房1.5万平方米。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制造业中深度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升级,铜星汽配等10多家企业通过“三星”上云企业论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开票销售超6000万元;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家,阿斯米新材料外向型经济受到市县充分肯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认定科技型中小型企业30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培植“四上”企业12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规上工业产值29.7亿元,同比增长6.7%、10.3%,高新技术同比增长100%。

数字赋美,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坚持绿色转型,注重调结构、提质量,利用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革新农作物耕种管收传统方法,实行工厂化育秧,无人机械作业耕种、施肥喷药、智能灌溉等智慧种地。创造性发展机育、机插、机耕、机防、机收、机烘的社会化服务,成立为民机插秧合作社,集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植保无人机飞防、农机化全程作业于一体,2024年联合收割机增至12台套,大疆无人机达9台,插秧机达47台套,全年服务机插秧面积超10万亩,植保飞防、联合收割机跨境作业50万亩次,先后被评为省级农民示范社、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通过绿色强粮,扎实推动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带实现链式增值,优势产业不断壮大。2024年,全镇粮食产量稳定在3800万公斤以上,获评省耕地保护激励奖,艾生牧生物科技公司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西葫芦绿色食品通过省级验收,沼肥产出的大米获省第七届“芳桥杯”江苏好大米银奖,“军尖”牌大米获射阳好粮油金奖,瑞喜酱油获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体大美,宜居宜业幸福花园。围绕“全域美丽、全面小康、全民幸福”目标,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海通镇加快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乡村全面振兴的落脚点。海通镇紧扣县城水绿大花园的定位,编制升级版美丽乡村、中心社区、特色文化村保护、农村综合整治概念性规划,以乡村融合系统观念推进美丽城镇、和美乡村、美丽园区、美丽庭院、美丽风景线、文明乡风建设,加快构建“整体大美”的海通乡村风貌。重点做好“三篇文章”,变一处美为处处美。做好点上精品文章。以供水全保障、污染全处理、水系全连通、垃圾全集中、道路全硬化、庭院全美化、废弃资源全利用、矛盾全化解、隐患全整治、普惠全到位“十全”为标准,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覆盖面达100%。团塘村通过“零碳乡村”认证,射南村长者食堂投运,完成适老化改造180户,五保户安装一键呼系统70套,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1%,中尖社区创建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特色村。做好线上风景文章。坚持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融合最美景观、产业兴旺、文化传承,生活富裕,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形成湿地公园和共享菜园打卡点、农文旅绿色基地观光线,“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示范区,四季花海千亩银杏林,日月岛康养度假区等特色景观旅游线。做好面上示范文章。坚持标本兼治、破立结合,健全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一体化管理机制,攻坚畜禽粪污整治,关停拆除养殖场,系统治理养殖异味、烘干房扬尘;坚持以文化人、德化人心、淳朴民风以及法治德治综合治理,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一站式”多元化解平台,化解镇村矛盾176件。开展安全生产治本三年行动,排查经营性场所和企业单位1383家(次),排除整改隐患2178条;创成优质高效服务体系、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AI”智能烟感预警监测探头全覆盖。努力提升工业园区,建设科创工业园、中小产业园、数字经济园、银发经济园“一区四园”。

海通镇和美乡村建设经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建引领发展。在增强基层治理“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上下功夫,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做到党建工作项目化、责任落实刚性化,服务做到群众心坎里,为乡村振兴、和美乡村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坚持深化“两山”理念,绿色全面转型。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和美乡村建设全过程,以“绿水青山”为底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细化资源利用高效节约、产业模式低碳循环、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三是坚持创新推进机制,激发共建动能。强化顶层设计,聚焦重点重抓,建立健全镇村联动、利益联结、资源配置、共建共享、长效管护和美乡村建设激励机制。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