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5年01月14日

人在旅途

侗家“长桌宴”

阅读量:325

□董素印

你好呀,我尊贵的客人,远道来的尊贵的客人,我们自酿的美酒请你喝一杯;尊贵的客人,三酿酒蒸得来美酒;啊,尊贵的客人,多少人问过都不曾出售哦;啊,尊贵的客人,多少人问过都不舍得给哦;啊,尊贵的客人,特意留到今天来敬你;来敬你,我尊贵的客人,喝吧,干吧……

午餐时刻,随着悠扬轻盈的芦笙旋律,我们追随着导游来到侗家酒楼,品尝一下魂牵梦萦的侗家“长桌宴”,这也是那次多彩贵州行程中导游隆重推荐的一项重要民俗体验内容。

其实早就听说过独特而又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侗家“长桌宴”了。相传南宋时,三魁镇张宅村先人为躲避战乱,从河北清河逃难到此,张氏先人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一起同饮团圆酒,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后来逐渐演绎为联谊性质的聚餐——百家宴,在明清时极为流行于云贵川一带,至今盛行。“长桌宴”是侗寨最为隆重的待客礼俗。受举寨尊敬的客人来侗寨,有的因逗留的时间苦短,无法到各家客户就餐,各家便会摆上长条桌,端出米酒、腌鱼、腌肉,摆在一起,拼菜成席,共同款待客人。席上,主客混坐,且歌且饮,让客人一次性领受全寨各家各户的盛情。美好的传承更加助长包括我在内的游人身临其境感受一番。

走进侗家酒楼的“长桌宴”餐厅,几百平方米的大餐厅人头攒动,一览无遗,十几张足足有五六米长的长餐桌错落有致,一字排开,长桌两侧坐满了餐客,估计在此就餐的应该与我们一样,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彼此认识的不认识的男女老少围坐在一张长桌前,打消了相互的陌生,他们谈笑风生,在阵阵芦笙的伴奏下开怀畅饮,其乐无穷。

丰盛的侗家菜肴摆满餐桌。我们一行在指定的长桌两侧落座,一会工夫,几名侗家妹子手脚麻利地端来一碗碗极具侗家特色的菜肴,有酸汤、虾酱、盐菜、槽辣、腌鱼、腌肉、紫血肉等等色香俱全的侗家菜肴摆满了长长一桌,让游人大开味蕾,大饱口福。

独特的敬酒方式吸引游客。“长桌宴”开始,只见三四名身着侗家盛装的姑娘,手里拿着酒具和米酒,来到我们的餐桌进行敬酒,她们是清一色的“高山流水”敬酒法,敬酒美女拿着酒壶酒碗站立客人身后左右,先是唱一首侗歌,接着用碗敬请客人喝酒,从中间由低到高依次架起酒壶,如高山流水般向中间贵客的酒碗中斟酒,敬酒的阿妹会捏住贵客的耳朵,说是送祝福,客人的手不能碰酒碗,双手碰碗,喝酒不算,也不能站起来,屁股一抬,喝酒重来,其实这样的规矩就是防止贵宾起身、推碗来阻止高山流水的中断,因为她们在敬酒的过程中会唱歌,要求歌声不断,喝酒不停;喝完酒后,姑娘们还会喂你一块肉,边唱边喂,筷子只是在你面前晃动,让你吃不到,如果三次都吃不到,就要罚酒。所以一般人真的顶不住一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就这样挨个敬酒。好在我还能喝上几口,但终究“高山流水”流得太猛,同样成为敬酒妹子的手下败将。一轮又一轮的敬酒,博得阵阵喝彩和爽朗笑声。

好客的侗家妹子载歌载舞。一般由两名芦笙乐手、两到三名敬酒的侗家妹子组成的敬酒队,他们身着民族盛装,在动听的芦笙旋律中一边敬酒,一边载歌载舞,为游客带来欢乐和祝福:耶罗耶,耶罗耶……敬你酒来敬你酒,敬你酒来嘛亚罗耶,祝你健康又长寿,亚罗耶,健康又长寿,喝上一杯好喜酒,一年四季永拥有……欢快的芦声、歌声此消彼长,整个餐厅成了欢乐的海洋,送走了一拨酒足饭饱的食客,又迎来了一批充满好奇的游客。

侗家“长桌宴”滋生浓厚的民俗文化。长桌盛宴是中国古代侗、苗等少数民沿袭下来的重要宴会形式,多用于庆祝节日或重要场合。在古代文学中,诗人就留下了许多对长桌盛宴的描绘。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长桌摆上鱼和雁,高歌畅饮乐融融。”诗句描绘了宾客们在长桌前欢聚一堂,饮酒作乐的场景。宋代诗人苏轼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也提到了长桌盛宴:“珍馐直万钱方办,长桌尽欢无路绝。”讲述着盛宴上美食丰富,宾客们尽情享受,欢乐不断。明代文人徐渭在《立夏》中也记录了长桌宴上的盛景:“绿树葱葱小白兔,红梅白雪黄鹂语。长的餐桌上铺着鱼和肉。”诗句不仅描绘了宴会上的美食,还通过自然景色烘托出宴会的氛围。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写到了长桌宴的场景:“长桌鱼肉香气来,高杯美酒醉今朝。”不仅描述了宴会上香气四溢的鱼肉和美酒,还暗示了宾客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过去用来调解各村各寨之间矛盾的“长桌宴”,如今已成为各村寨增进交流和友谊的盛大聚会。据报道,每逢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祖国南北各地少数民族居民相继摆出千米“长桌宴”,数千人同吃团年、团圆饭饭,盛况宏大。在传统节日里,当地居民不分民族,他们通过“长桌宴”“百家宴”会聚在一起,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倡导勤俭节约的新风尚,共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盛大的“长桌宴”不仅给游客带来了视觉和味蕾上的双重震撼和享受,体现了各地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更是展示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文化氛围,彰显民族团结的强大魅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