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2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乡土
2024年12月21日

儿时的味道

阅读量:449

陈允标

前两天,参加了由县委网信办、融媒体中心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打卡有爱射阳,助力乡村振兴”的系列采风活动。在农业产业发展亮点较多的千秋镇,进行以“从田间到餐桌 探寻农业新动脉”为主题的集中采风时,千秋镇大桥酱醋厂里品类繁多的各种酱油,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年少时那些往事的回忆。

我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我在兄弟姐妹五人中排行最小。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我们早晚正常是大麦糁籽加上山芋、胡萝卜等熬的粥,中午能吃上一顿饭就已经很不错,哪敢奢求有什么菜呢。尽管如此,在我记忆中,有两道“硬菜”,却令我一直念念不忘。

那时,虽说农村都比较贫穷,但每到春夏交替之际,家家户户都会蒸煮一些大麦、小麦,吹干潮气后,摊在芦苇席上,盖上青草或芦苇叶等让其发酵。然后,晾干粉碎,再发酵,最后放上食盐下缸做成大酱。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会用大饼发酵做成面酱。而我家也不例外,每到春夏之交,母亲也会用大麦发酵,做成大酱,供平时烧菜食用。

母亲做的大酱与其他人家一样,做好后,用一层纱窗蒙在酱缸口上放在外面暴晒,一般要晒上一个全伏天,大酱越晒颜色越深,味道越纯,而蒙纱窗主要是防止灰尘和麻雀等鸟类破坏。

那时,由于我家兄弟姐妹较多,一日三餐都是“结结巴巴”的,更不用说下饭的菜了,于是,实在吃不下“干巴饭”,我们就用勺子将漂浮在酱缸里一层薄薄的酱油膜,小心翼翼地舀出来,放到小碟子或碗中,再加上大蒜头或青蒜叶,就成了一道时令的“硬菜”,蘸着当下饭的菜。虽然只是简单的酱油加大蒜头,但那酱油浓郁的香气,鲜美的口感,咸香而不腻,吃在嘴里好似山珍海味,爽口至极。有时,母亲见这道“硬菜”挡不住我们的馋瘾,就到地里摘上自家长的南瓜,用做的大酱焖南瓜,每次焖南瓜,母亲都会将放在碗柜最里面的一个瓦罐拿出来,倒上几滴棉籽油,然后,用大葱炸出香味,再放了南瓜。母亲说,这油比较金贵,得留着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亲戚吃。说话间,母亲的拿手“硬菜”大酱焖南瓜就出锅了,吃着母亲做的大酱焖南瓜,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惬意,幸福感也瞬间提升。虽然时隔40多年,但每每说到这两道“硬菜”,却总是让我的思绪,悠悠地飘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如今当我们一行人走进酱醋厂生产区,以最近的距离,面对这些千秋酱油的生产制作现场时,还是感到了些许震撼。偌大的场地上,几百口大缸路路成行,整齐排开,年味、调味、海鲜味等“千秋味道”系列展现在我的眼前,各种口味应有尽有。听工作人员介绍,千秋镇在酱醋特色上做文章,在品质上下功夫,帮助酱醋企业引进现代调味产品加工管理机制,完善生产加工标准,全面提升酱醋产品品质,生产出来的酱醋口味更加浓郁,咸香而不腻。听到这里,这更是打开了我的记忆大门,不自觉地回味起儿时酱油就饭的味道。那一刻,我的味蕾已经被完全调动,真有一点迫不及待地想尝上一口的感觉。

此后的半天时间里,我们一行人又先后参观走访了其他现代农业示范点,千秋的一瓣蒜、一粒米、一条鱼、一块田、一瓶油、一串葡萄、一桌河鲜等特色农业,都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说来也巧,次日,一直在外经商的初中同学回老家千秋,相约晚上小聚一下。接到电话,我毫不犹豫地说了一句:聚会地点就定在千秋。同学闻言欣然应允。

当天晚上一落座,我便让服务员拿来千秋酱油,拍上几瓣蒜头,瞬间酱香四溢,我快速地用筷子蘸蘸,尝了一下。啊!此刻我更加确定,这就是儿时的味道:口感鲜美,咸香而不腻。因为,这种儿时记忆里的酱油味道,从来就没有在我的脑海里消散掉。

用餐快结束时,我“溜进”饭店的后厨去看了一下,见有南瓜,就又点了一道大酱焖南瓜,还特别叮嘱厨师,必须用千秋的大酱来焖南瓜。厨师问我是不是菜品分量少,没吃饱。我笑笑说,不是,我是在寻找儿时的味道。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