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通镇厚植生态“绿”底色
本报讯(通讯员 申国江 周欣雨 乐燕俊)美好的生态环境是宜居的重要前提条件,农村河道是河网水系的“毛细血管”,是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为有效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今年以来,海通镇围绕“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目标,全面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提升水生态环境总体质量,不断刷新河道颜值。
近日,在海通镇沟浜村,几位志愿者与网格员正沿着河岸仔细搜寻并清理河面上的白色垃圾等漂浮物,并将河边堆放的秸秆一一清除,原本杂草丛生、秸秆堆积的河岸逐渐变得开阔整洁。“河道没有治理前有些杂乱,河面上会有漂浮物和水草。现在治理后,最直观的感觉是河水变得很清澈。”村民陈莉莉说。
多措并举,确保长效管理。为巩固河道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沟浜村构建“干群齐心协力,河道共管共护”的河道管护新格局。充分调动村组力量,组织村干部、网格员、保洁员等坚守在护河第一线,确保“河面无漂浮、河中无堆积、河堤无垃圾、河道无障碍”,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沟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志军说:“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一是保持生态环境原生态化,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建设生态河道;二是发动群众自觉爱护环境;三是村‘两委’成员以网格为单位,每两天巡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力量清理到位。”
以“河长制”引领“河长治”。海通镇将河道整治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采取一系列扎实有力的措施,不断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镇大力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探索打造‘零碳乡镇’,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突出‘控源、减碳、降污’重点领域,推动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目标。”该镇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主任倪恒表示。今年以来,该镇先后实施射阳河生态修复工程,建成海通湾湿地公园、10公里生态河道、2座涵闸,规范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提升入河水质,高频组织镇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每月村居互查指导,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共同打造美丽家园。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