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小马灯
悠悠岁月
□江正
1935年8月,我出生在黄海边贫穷落后的小渔村,父亲是当地闻名的“老渔翁”,全靠撒网捕鱼维持家庭生计。家里穷,我不能读书,学校和我家隔河相望,每天清晰地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我心里痒痒的,就想读书。
一天,我壮着胆说:“我要读书……”还没等我说完,性格暴躁的父亲“啪”地一拍桌子:“我们家几代人没念过书,不也过来了吗?明天起替我背篓子取鱼。”那时我才8岁,但我想读书、识字的念头顽强地扎在心底。妈妈每次卖鱼时,攒下一二分钱给我零花,我积聚起来,买回笔墨纸砚和《柳公权》字帖学习临帖。不认识字,我就依葫芦画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画就是8年,丁头舍泥墙上前前后后贴得满满的,贴了一茬换一茬……
1951年暑假期间,小学左校长到我家买鱼。他走进屋,摘下老花镜,仔细一看:“啊,这么好的字是谁写的?几年级啦?”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校长啊,说来让你见笑呢!没上过学校的儿子画的。”左校长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明天到我学校报名,不收学杂、书本费……”
第二天,我随母亲到了学校,左校长把我们母子俩领进四年级教室。一位女老师自我介绍说:“我叫唐桂香,是四年级班主任,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班一名学生。”
读书,是我多年来的梦想。左校长给我一个特殊的待遇:早晨提前60分钟到校,晚上放学延长一个小时。要我在一年之内,完成四个年级的学习课程。父亲用墨水瓶给我做的一盏煤油灯,端在手上烫起了血泡。左校长不声不响地用学校的废旧料,自制了一盏四面玻璃能遮风挡雨的手提小马灯。
我一头钻进了书里,四年级班里学风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学互帮。期终考试结束,成绩公布,一个爱说话的同学大声嚷道:“江正,语文98分;算术嘛,一根油条两只大鸭蛋。”这时,校长室传来叫我的声音。我心跳加快,跑到办公室,左校长微笑着对我说:“我们认为你的读书潜力很大,进步也很快,跳进五年级吧,你看呢?”我一听傻了眼,但想起左校长曾说过“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听老师话,没有错路走……就这样,我提着那盏小马灯,一晃一个学期过去了,学习成绩仍然“居高不下”,轻轻松松,快快乐乐走进了六年级课堂。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以两年时间顺利地学完了六年课程。
那时,射阳河以北乡镇归属滨海县,千秋小学毕业生必须到滨海县濒临黄海的八滩初级中学入学考试,要步行40多公里“羊肠小道”。眼看着考期临近,我却得了伤寒病,经医生治疗,仍高烧不退,卧床不起。左校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临考前一天早晨,左校长步行20多公里,跑到临县合德镇射阳县初级中学校长室,说明了来龙去脉。乐校长二话没说,让教导主任发一张准考证。左校长喜出望外,又马不停蹄地连夜跑到我家,从怀中掏出准考证,并对我说:“明天准时参加考试。”我坐在床边,双手捧着准考证,顷刻间浑身清爽了好多,自信地说:“参加考试没问题!”
凌晨2点,家里人用破被把我裹好捆在木制的手推大车上。左校长夫妻俩还不放心,凌晨3点也赶到渡口,把我送过了河。左校长拉着我父亲的手说:“慢慢推。9点钟考试,8点50分要赶到考场。”师母又叮嘱我:“把你在家考试的习惯用起来,审题时要耐心细致,做题时要先易后难……”这临阵赠言,情真意切,惜字如金啊!
当年,父亲已56岁了,他推得满头大汗,准时把我送进了学校大门。上下午两场考试结束,上车回家时,父亲轻声地问我:“儿啊,考得怎么样?”我如实说:“爸爸,语文、算术两张试卷上没有碰到我没学过的难题。”父亲听了,推起车子浑身来劲,天没黑就赶到家。两个姐姐急忙跑到学校向老师报告。左校长一听高兴得哈哈大笑。
1957年7月,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三年初中学业。回家后,父母亲无奈地说:“儿啊,我们这个穷家,不管你怎么说,再也无能为力供你上学读书了……”就在这进退两难之时,左校长又伸出援助之手,找乡文教助理商定,争取了一个公办代课教师名额,我当上了母校代课教师。第二年转正为公办教师,月薪26.5元。
左校长亲手为我制作的那盏手提小马灯,把我这个穷孩子引上了读书之路,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