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0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乡土
2024年10月26日

湿地情怀

阅读量:742

袁卫东

初秋时节的一个清晨,我在时隔四十多年之后,骑行来到童年时经常嬉戏的海边。当年离老宅只有三里路距离的那个黄海圩堤、“大涵洞闸口”下的波涛汹涌的海平面,早已成为历史,昔日的海边湿地,也已经向东退去了十多公里。

在这个儿时的玩耍之地,如今映入眼帘的,除了长满各种庄稼的万顷良田与成片的树荫,就是一排排的工厂与办公大楼。原来通往黄海大堤的渡口,已经变成了只有五米长的海堤河桥,哪里还有半点我小时候的记忆。

还记得小的时候,一家六口人住的是茅草屋,外公外婆是渔民,常常在收船后通知我和姐姐去船上拿些泥螺、梭子蟹之类的海货。那时候,三里路的路程,总感觉自己与大海只有“一瞬间”的距离,和大海的关系也是那样的亲近和亲密,而如今,却已变得更“陌生”、更遥远。

一路向东,迎着微微露出一点鱼白的晨光,我的车速放缓,向着被人们称为“湿地之光”的黄沙港特大桥的高处进发。在我前面,有几位戴着“车手帽”、骑着山地车的青年男女,也是在奋力地与我同向前进。这座观光大桥,是县城的幸福大道东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还是我市净空高度最高的特大桥。所以,当我行至大桥最高处时,俯瞰眼底的湿地与远处巨大的“风车叶”,瞬间就感受到了什么是“震撼”。桥上已经有好几辆私家车行到桥上,车上之人纷纷下车拍照摄景,或是合影留念,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沿着已经通车两年多的湿地观光大桥向东而下,我的眼里,除了满目青色的芦苇滩,就是不时与自己近在咫尺的海鸥、白鹭等鸟类的“亲密接触”,它们超低空飞行的技巧,真是“炉火纯青”让人赞叹不已。初秋的空气里,弥散着淡淡的海的腥味,射阳河水在这里奔涌入海,显得格外壮观。借着东北面吹来的微微凉风,我平复了一下有点激动的心绪,下桥继续往湿地的纵深处骑行。据说当年建这座大桥时,射阳人就意在发展射阳港的南港区,为未来的湿地保护、海上救援打通通道。如今的黄海湿地公园已然逐步形成,大桥的作用十分明显,真的要为这样的超前思维点赞。

继续行进,路两侧的盐蒿,那青红相交的颜色真是醒目,它们矮小但生命力异常顽强的特性,让我在敬佩之下,真是看了还想看几眼。再往湿地保护区的东北方向去,那没有边际的滩涂上,成片的芦苇荡之后,又有接连不断的,一条一条长方形的鱼塘状的水塘映入眼帘。这塘也不知是养虾还是养鱼所用,很多开着面包车或者私家车来的下丝网、打旋网的捕鱼者,在旁边的沟渠里施展着自己的体力与技能,与大自然充分的亲近,让人特别羡慕。此时,天上还有一架无人机在左右盘旋、尽情飞舞,也许,这就是湿地的广阔,所赋予的人与自然、自由与轻松带来的另一番快乐境界吧!这样的湿地,实在让人有点陶醉,这样的湿地,怎能叫人不爱,这样的湿地,“增长”得越快越远越好。

回来的路上,在儿时海边的旧圩堤下坡的树林里,一个养蜂人在两棵树之间吊了一个吊网,他手里捧着一本书,在吊篮里优哉游哉的摇晃,身旁一个个摆放整齐的蜂箱边上,还有还多扑棱着翅膀的小蜜蜂,一边在幸福的欢唱,一边尽情地吸收着秋的芬芳。

也许,只有大海才真正懂得湿地的情怀。我想,此刻的我,和那些小蜜蜂一样,也被这初秋的湿地,深深地陶醉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