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理论
2024年10月17日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健康生态渔业

——射阳加快推进“蓝色粮仓”建设的对策建议

阅读量:440

徐静 陈鹏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近年来,射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积极抢抓沿海资源优势,始终把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常抓不懈,以实际行动助力盐城“蓝色粮仓”建设。

一、发展现状

射阳濒临黄海,滩涂沼泽广袤,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蓝色粮仓”的重大潜力。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渔业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东部沿海“蓝色大粮仓”,《射阳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海洋渔业”为重点培育的十大海洋产业之一,着力打造种苗繁育、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条,不断叫响“天下渔场、飨射阳鲜”金字招牌。

(一)渔业经济有一定的体量和影响

射阳现有水产养殖面积21万亩,2023年水产品总产量19.3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28.3亿元,渔业经济增加值6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全年出口创汇3300万美元,渔业经济总量列江苏省第5位、盐城市第1位,被授予“中国蟹苗之乡”称号,“射阳大闸蟹苗”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创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二)种苗业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海水种苗业被誉为“蓝色粮仓”的“芯片”,是发展健康、低碳、可持续现代化海水养殖产业的关键,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基础性海洋新兴产业。目前,射阳已建成3.5万亩海水育苗种业园区,85家培育企业成功入驻,其中省级水产原种场、良种场、良种繁育场11家,近5000人从事专业育苗。其中,蟹苗产业作为核心产业,多年来,稳稳占据全国蟹苗市场70%以上份额,年产值超5亿元。同时,种苗繁育、新品研发成效良好,20多家育苗企业先后与中国水科院、上海海洋大学、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10余家高校院所产学研联动,为射阳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种源保障。

(三)捕捞业有一定的动能和规模

海洋捕捞业作为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带动海洋渔业二、三产业发展,对全产业链发展也起着基础支撑作用。射阳现有登记在册海洋捕捞渔船234艘,外地驻港海洋捕捞渔船260多艘,专业捕捞人员5000多人,海洋渔船总功率4万千瓦,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全市大马力渔船主要集中在我县黄沙港;捕捞活动主要集中在近海,捕捞品种以虾皮、小黄鱼为主,远洋捕捞相对较少。截至6月份,全县海洋捕捞产量为8425吨,产量同比增长0.14%,与往年基本持平,但与浙江等沿海城市相比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缓慢。

(四)加工业有一定的数量和能力

海水产品加工作为海洋渔业生产的延续,不仅能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更能带动渔业经济稳步增长。近年来,射阳县大力推进现代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水产品生产加工全产业链体系,实现规模效益平稳发展。数据显示,射阳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2家,渔用饲料加工企业29家,“鱼味一品”“鹤乡味”“鲜怡”等自有品牌美名远扬,年产值达50亿元。2022年,全县水产品加工业实现开票销售8.3亿元,出口创汇3300万美元。今年1-6月份共实现开票销售9.02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水产饲料企业9个,实现开票销售4.63亿元,水产品加工企业12个,实现开票销售4.398亿元。

(五)养殖业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

海水养殖业是重要的海洋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蛋白质供给、粮食安全保障和带动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为促进海水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射阳深耕蓝色“粮田”,启动龙源海洋牧场发展项目,建设坐底式钢结构深水智能化养殖网箱,探索发展“海上风电场+海洋牧场+光伏”的新型深远海养殖模式,拓展海洋生物现代养殖业态。同时,科学利用16.9公里海岸线修复工程设施,有序发展牡蛎、海螺等贝类养殖,实现海洋生态修复与渔业生产互促并进。

(六)配套上有一定的功能和保障

为全力做好国家、省重大项目用海要素保障,射阳准确把握国内国际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黄沙港国家级中心渔港优势,坚持向海要蛋白,加快推动渔港经济区项目实施,优化渔港资源配置,提升冷链物流、集散交易、船舶维修等服务能力,打造全国首个“一站式”补给智慧渔港,实现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新提升。持续提升水产品加工能力,实施海上移动加工船项目,积极发展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等精深加工,打造渔港渔镇渔产港城融合发展样板区。

二、制约因素

1.海洋空间资源受限。受丹顶鹤自然保护区、退渔还湿等因素制约,我县海洋空间资源受限,无法充分利用现有海洋渔业资源,发展水产养殖。

2.渔业精深加工项目少。我县海洋渔业方面有规模优势但缺加工优势,水产品、海产品销售大多数以出售初级和初加工产品为主,大而不强问题突出,高精尖特项目少,提质增效任重道远。

3.水产专业型人才缺乏。老化的渔技人员和渔民,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症结之一,虽然全县渔业技术人数在增加,但大多数从事一产养殖,对照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仍存在知识更新不足、融合发展业务不精等问题,渔民知识化、渔业智慧化、经济循环化、渔获市场化等方面的普及还不到位,不能满足当前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意见

面向未来,打造盐城“蓝色粮仓”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积极应对竞争发展趋势,创新破解制约因素,探索挖掘海洋财富新路径,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在“量”上做文章:牢固树立“用海”与“养海”并重理念,打造持续增产的“蓝色粮仓”

保证“蓝色粮仓”每年有足够的“粮”,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保持现有海洋产品规模与总量可持续发展是沿海渔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优化顶层设计强保障。强化沿海总体规划和政策保障,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前提下,推动沿海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切实保障沿海区域海淡水养殖面积,严禁在限制保护区内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用途的行为,撑起“蓝色粮仓”建设“保护伞”。要发展新型业态增潜力。充分发挥近海空间资源丰富优势,引导海水养殖由近岸滩涂、浅海向离岸深水拓展,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探索基于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养殖技术体系,提高现有产量;要积极支持和发展远洋捕捞,提升向远海要“粮”的能力,提高远洋捕捞产能;大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用一个个的深海智能网箱养殖项目为“蓝色蓝仓”注入新的发展动能。要严格休渔制度保持续。加大对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坚持每年在近海增殖放流海蜇、中国对虾、梭子蟹等各类苗种;加大海蜇和泥螺石磺2个沿海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力度,大力治理互花米草,切实保护海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强化伏季休渔管理,严厉打击伏季休渔非法捕捞,切实保障渔业资源修复和增殖,筑牢蓝色生态屏障。

(二)坚持在“种”上做文章:牢固树立“研育”与“发展”并重的理念,打造安全可靠的“蓝色粮仓”

种苗业是保障“蓝色粮仓”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渔业经济的“芯片”产业,必须加大投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围绕优势种苗升级迭代,积极引导养殖大户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建立“园区(基地)+科研团队+企业”的合作模式,不断开拓新品种试验,承接国家级科研项目,推进育种配套技术的集成与创新;要划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围绕现有的河蟹、海蜇等优势种苗,加快中高档品种的良种引进与人工繁殖技术开发,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不断提升种苗业的质量与效益。要着眼长远建强育种基地。要积极鼓励育苗企业深化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合作,全面了解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制定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目录,建立现代化水产种业体系;要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要求,加强育种基地的科学规划,切实保障基地尾水达标处理,不断优化育种池塘空间布局,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着力打造“标准化、清洁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种业基地。要强化底线思维筑牢屏障。要健全海产品安全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海水产品中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方面的检测,严厉打击违法用药行为,确保海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建立海产品追溯平台,实现全流程追踪,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海水产品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招募并培训专业人员,增加海产品安全执法队伍的人员数量,提升海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性和标准化水平。

(三)坚持在“价”上做文章:牢固树立“质量”与“效益”并重理念,打造收益可观的“蓝色粮仓”

实现沿海的资源优势与价值优势的转化,必须推动传统渔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健全完善生产、加工、流通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有机融合。要培育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一企一策”推动现有20多家企业的培大育强,积极发挥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海水产品的加工能力,减少初始海水产品的比例,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大力招引全国知名的海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大海水产品的后套研发加工能力,实现与现有企业的借位发展,拓展“蓝色粮仓”的溢出效应。要开发有收益的特色新产品。针对现有企业生产的虾皮、鱼糜、蟹肉棒等初加工产品,采取招引和合作等方式,推动企业根据黄海资源特色,积极开发功能食品、即食食品等高附加值的海水产品;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高附加值的海洋功能食品、健康食品、海洋医药等特色新品的研发能力,形成多元化经营模式。要打造有影响的线上平台。坚持“外引内培”双擎驱动,打造海产品电商集聚区,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及电商产业,推进冷链物流综合体、生态海产品电商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与顺丰、京东等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合作力度,深化与快手、抖音、淘宝等直播售货平台合作,全力推动建设全国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海水产品电商基地。

(四)坚持在“新”上做文章:牢固树立“传统”与“新质”并重理论,打造数字赋能的“蓝色粮仓”

数字化是未来“蓝色粮仓”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全新的渔业生产方式,必须坚持不懈推动数字渔业发展。打造信息化数字园区。围绕“智慧养鱼、科技兴渔”目标,在全县重点海水产品养殖园区,积极搭建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示范应用智慧渔业设施集成装备,打造综合管控大数据云平台,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养殖环境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建立涵盖水质信息预警、鱼病诊断与预测、增氧投饵等养殖数据分析模型,助力水产养殖从传统生产向精准高效转变,从依赖人工转向以机器为主,从经验判断发展为智能决策。打造智能化海洋牧场。围绕深耕蓝色“粮田”目标,积极推动海洋牧场项目,探索开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深水智能网箱养殖示范项目,利用绿色能源发电、网络通信、饲料储存与冷藏、无人机无人船自动投喂、环境监测、水下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渔业生产系统,探索海洋牧场与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推进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打造“海上粮仓+蓝色能源”新模式。打造智慧化现代渔港。以省级渔港经济区创建为目标,积极推动黄沙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动自动化渔业码头建设,实时监控港内各项数据,全面提升渔港运行效率;借助物联网技术,远程收集环境数据、渔船位置信息、作业状态等,预测鱼类活动规律、繁殖周期以及最佳捕捞时间,指导渔民合理安排捕捞计划,提高捕捞效率,积极打造渔港渔镇渔产融合发展样板区。

(作者单位:县委党校、县政府办)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