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0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4年10月15日

蟹过重阳

阅读量:425

名家有约

□李志勇

秋风乍起,有经验的渔人会告诉你:秋风响,蟹脚痒。那意思是,秋风萧瑟,养足了膘的螃蟹准备动身去滩涂产卵。其实,螃蟹真正到了肉满膏黄的时候要到重阳,民间盛传的“蟹过重阳鱼过冬”的谚语,大概就是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每年阴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在阿拉伯数字中,“九”为大,是“一重”,如果再有一个“九”,就是“双重”,也就是老百姓经常挂在嘴上的“重阳”。过了重阳,天气渐凉,养足了膘蓄够了劲的螃蟹便蠢蠢欲动,纷纷从大沟小河岔港里汇聚通江达海的大中河流中,顺流爬进滩涂的沟沟岔岔中,准备产卵。

蟹脚痒,渔人忙。过了重阳,捕蟹的渔人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在东去的蟹流中分得一杯羹。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捕蟹办法就是“掐头”。所谓“掐头”,就是在大沟小港的下游插上一块柴箔子,天一擦黑,捕蟹的渔人就会在箔子的两端各挂上一盏马灯。那螃蟹虽然机灵、狡猾,只要听得一点动静便马上伏下,一动也不动,然而,天生的趋光性还是让蟹们认为那晃着灯光的地方就是“光明的前途”,想不到却爬进了渔人们设置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圈套里。

柴箔马灯诱捕螃蟹会让你十分兴奋。就那么插着一段箔子,就那么挂着两盏马灯,那螃蟹就旁若无人地沿着箔子窸窸窣窣地爬呀爬的,哪怕是渔人的手已经触到了它的壳子把它抓住,它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能无奈地被送进了蟹篓。看官一定觉得奇怪,螃蟹为什么不沿着箔子的中间越过去,却偏偏要爬向它的两端而被束手就擒呢?问题就出在它的“趋光性”上。知道飞蛾为什么会扑火吗?那也是“趋光性”使然。可怜,许多动物都有它的“死穴”,直到被人逮住,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它也不晓得它的“死穴”到底在哪里。

比较复杂一点的捕蟹法就是“烟熏”。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知道,大河是螃蟹东去的必经通道。于是,人们就在河的两岸垒起两座类似灶台样的泥锅腔,在空腹的锅腔中堆满稻壳和木屑之类的填充物,然后用火点着,熄掉明火后让它慢慢地闷烧。为防止热量散失过快,渔人们又在锅腔的外面缠上一层粗粗的稻草绳。当一切准备就绪后,一根更粗的稻草绳连着两岸锅腔,除了与两岸锅腔相连的地方尚有一截稻草绳露在河坎上,其余大部分都躺在河底上,就像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过海油气管道都是躺在海底一样。要命的是,在锅腔旁还挂着一只连着稻草绳的蟹篓子,就像猎人的陷阱一样,这蟹篓子管进不管出。

入夜,螃蟹成群结队地沿河向东爬行。粗粗的稻草绳挡了它们一下,一些好奇的蟹们便沿着稻草绳向两岸爬行。当它们爬出水面后,暖暖的锅腔继续引诱着它们前行,燃着的稻草壳和木屑散发出的天然的香味让它们欲罢不能。于是渔人们想要的效果便出现了:蟹们一只接着一只跌进渔人们精心设计的陷阱。前只刚过,后只又到,直到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穹上,或者蟹篓子已经装满了螃蟹,这场杀戮才会暂告一段落。

螃蟹东进的最后一关是弯弯曲曲纵横湿地的入海河流。只要过了重阳,便有数不清的大小船只抛锚在纵横交错的河流里,张开船两侧的翅网(就像鸟的一对翅膀,渔人称其为翅网),让它们埋在水里,等候着螃蟹们自投罗网。

翅网不必像稻草缆绳直接沉到河底,因为上游成百上千条大小河流最后汇入几条入海河道,那入海河道的水流快得就像奔驰的高速列车,原本不紧不慢、慢条斯理爬行着的螃蟹一旦进入了入海河道,便身不由己,飞速流淌的河水有可能把它们冲在河水中的任何一层。这时,只需把翅网全部没在水里,那进网的螃蟹就不在少数。这时的螃蟹还特别肥,经过成百上千公里的漫漫旅途,那螃蟹不仅锤炼得个硕体壮,而且一只只膘肥肉满,那公蟹的油,那母蟹的膏,你只要尝上一口,甚至能一辈子都忘不了。

也在这时,来自四面八方的蟹客们便会驾着车蜂拥而至。渔人们会拧着蟹腿,数着它上就的次数,然后告诉购蟹人,就一次就是一个膘,就的次数越多,膘水就越足,就像体操运动员,在吊环上就的次数越多,就越有力气,体魄就越好,成绩也会越高。渔人们还会拿着一把短尺,给购蟹人量蟹的肚脐与壳间的厚度,越厚,膘水就越足。于是,购蟹人便会满意地买上一车蟹,星夜赶往上海、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中午,那煮熟了的红彤彤、肥硕硕的螃蟹就会出现在许多人家的餐桌上。

千罾万簖,拦不住鱼虾一半。一幕幕趣味盎然的捕蟹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可眼下的沟渠河滩再也难觅螃蟹的踪迹,以捕蟹为生的渔人们早就改了行当,同他们攀谈起来,他们会以感叹的口吻跟你说,他们多想昨天的捕蟹经历重现啊,哪怕就一天!

也许,渔人们的这一要求并不苛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