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港零碳产业园:绘就全新零碳未来
本报记者 杨兰玲
9月24日,盐城港口岸射阳港区通用码头一派繁忙,承运车辆穿梭,桥吊起落装卸,伴随着对讲机中装船工长的完工回复,满载60件风电叶片的中国籍“恒远发展”轮缓缓驶离港口,朝着“一带一路”国家印度进发。
据了解,此项目是远景能源印度EN-156风电项目,共起运20套60件风电叶片,其中叶片长76.8米,总价值6300余万元,这是今年以来经射阳口岸出口的最大量风电叶片项目,既标志着射阳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集群从生产到出口的产业链拓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也成为射阳港零碳产业园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一张金名片。
从智能电网建设,到光伏项目落地,再到风电全产业链绿色布局,如今,绿意铺陈在射阳港零碳产业园的每个角落。以零碳起笔,引领绿色工业未来,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底气何在?
“我们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开发空间,已开发、待开发的风电资源量约为1515万千瓦,光伏资源量约为97.30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资源优渥。”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双喜一语道破关键。
依托风光富集资源优势,射阳港零碳产业园与龙源、华能、中广核等头部企业合作,建成近海装机容量70万千瓦、陆上60.73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10.8万千瓦,年发电量34亿千瓦时。
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为园区发展注入无限动能。“清洁能源的替代是实现零碳的核心。园区正加快推动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利用体系,鼓励推动企业优化生产模式,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开展清洁生产,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射阳港海洋新能源(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副主任罗子伟说。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如何保障“送得出”“用得好”?射阳港零碳产业园率先开展零碳能源供给模式创新行动,以“源网荷储”一体化控制构建起安全可控、高效用能、多元储能的“零碳”生态系统,并抢抓入选省首批沿海新型电力系统园区级试点契机,编制绿电接入方案,全力推动220千伏绿电专属变电站建设,同步配套建设远景、亨通、龙源等独立共享储能项目,确保从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全环节实现“绿电直供”,提升园区整体能效。
眼前正是生产用能旺季,在射阳港零碳产业研究院,一块综合了动态图表和多维数字的电子屏幕吸人眼球,其中的每一条曲线、每一个闪烁的点都在实时反映园区的碳减排量、碳抵消量和净碳排放量等关键指标,为园区绿色转型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智慧物联网管理平台是产业园的‘智慧大脑’。平台对标国际标准,融合方法学和因子库,与国际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实现在线认证打通,通过物联、数联、智联能力,实时掌握园区碳排放情况。”射阳港经济开发区零碳专班负责人吴祈诺说。
通过能碳管理系统、建设分布式光伏、产线智能化升级等措施,越来越多园区企业实现工厂运营碳中和,在这里生产的每件产品都将实现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
今年1月份,由远景能源制造的全国首台“碳中和”海上大兆瓦风机在射阳港零碳产业园正式下线。该风机基于已批量运行的Model Z平台,在发电性能、核心部件上全面优化升级,可满足中国全风速海域的场景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生产制造环节,远景能源射阳基地积极实现自身工厂的减碳降碳,通过建立数字化能碳管理系统、建设分布式光伏,工厂气改电、电动交通替代以及使用射阳港零碳园区的低零碳基础设施等措施,全面降低风机产品的碳足迹。
企业“碳”路驰骋,绿色GDP增势喜人,而产城融合的生动场景在这里也随处可见。在射阳港零碳社区,服务中心外立面采用光伏幕墙,可以实现年发绿电11万度,光储充一体化车棚每天产生绿电2700度,可以容纳70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
为满足社区居民通勤需求,园区还配备科技感十足的“零碳巴士”,通过车顶光伏、绿电充能、电池储能等方式确保车辆运行。
“社区发放零碳行为公约,我们平时都自觉遵守,乘坐绿色交通,坚持垃圾分类,不仅为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沉浸式感受到‘零碳生活’的惬意舒适。”时值周末,零碳社区居民陈暄骑自行车来到零碳社区服务中心,使用平时积攒的绿色积分兑换日常用品。
低碳生活成为时尚,产业发展“绿意盎然”。如今,这里不仅是新能源技术的试验场,更是未来绿色工业和生态文明的缩影。“风光”射阳正加快打造绿电应用示范地、绿色产业集聚地、绿色标准策源地,为高质量发展构筑硬核支撑。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