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蓝色经济”新高地
——黄沙港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掠影
本报通讯员 张现兴
具备海上加工能力的利君茗即食食品、能够出口创汇的飞宇海洋生物、主要生产海洋健康食品的正汇健康食品等亿元以上项目密集开工建设……初秋时节,天高云淡,黄沙港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内呈现一派红火、“滚烫”景象。
近年来,黄沙港镇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向海图强,打造“蓝色经济”增长极的战略部署,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渔业资源优势,乘势而上持续深耕海洋渔业,聚势而强全面激活蓝色经济。
精耕近海,向传统产业要动能
海洋经济发展重点在港口,核心在产业。针对园区精深加工企业偏少、老牌企业转型加快、新引进企业不断增多的实际,近年来,乘着建设黄沙港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的东风,借势中铁建投资61亿元的渔港二期项目,依托原有占地2000亩食品加工园区,黄沙港镇主动作为、谋篇布局,投资10亿元、用地1000亩,打造省级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
龙头企业引领,串起产业链条。该镇坚持新老食品加工园区协同发展,着力培育更多诸如怡美食品、旭康食品的龙头企业,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对产业链条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进行“补链”,目前已与壹杰健康食品、明奋海产品深加工、昊达海洋生物等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全镇食品加工园区集群态势逐步显现,海洋渔业综合竞争力逐步提升。
产得好,也要卖得好。近年来,该镇紧跟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潮流,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直播电商党支部,整合海鲜大卖场、渔港创客中心等单元打造水产品电商园。为推动电商主体“少变多、小变强”,该镇为电商企业提供品牌培育、代运营等“一站式”服务,先后培育了鑫泷渔、怡美等一大批知名电商品牌,帮助各村社搭建直播间,培训人员,当地电商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强。上半年,全镇渔业电商销售突破10亿元大关。
经略远海,再建一个“海上黄沙港”
耕海牧渔,向远海要食物。为打破近海渔业资源开发饱和的发展瓶颈,冲破“靠天吃饭”的实际困境,该镇向深海远海迈进,实施深远海养殖行动,大力发展海上加工船。
手中有船,心中不慌。该镇采取两条腿并行措施,让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一是“以船引船”,用好在手的利莙铭海上加工船,以船引船招引更多远洋加工船入驻、回运加工。二是“自己有船”,9月份,怡美食品江苏省首个海上加工船项目成功获批。该镇在原有修船厂的基础上,新建占地30亩可设计修造1000吨海船的修造船厂,学习远海渔船修造技术,实现黄沙港修造船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的蜕变;鼓励渔民加快更新改造中大型钢质渔船,逐步推动近海捕捞向深远海大洋捕捞提升。
接下来,黄沙港镇将以更广的视角,运用协作思维,与射阳港联动,力争创成国内首个集生态渔业、海上清洁能源、海洋特色文化产业休闲渔业为一体的智慧化、绿色化现代化低零碳海洋牧场体系。利用我县成熟的水产种苗产业优势,抓住“海洋牧场”由近海走向远海的发展趋势,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海洋生物科技优势企业,积极引进能够拉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远海水产育苗和加工企业,形成种苗培育、近岸养殖到远海养殖再回陆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
统筹陆海,打造海洋高端旅游服务集聚区
以海带陆、以陆促海。该镇以“泊心·黄沙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中心,致力从“望海”向“赶海”拓展,搭建覆盖整个渔港的多元化旅游服务产业链条,提供更具渔港特色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
“食”力出圈,魅力四射。今年来,该镇围绕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以渔档长街、鱼跃大道、黄海渔村为样板,对黄沙港路、黄沙东路等路段实施了改造提升,形成一条条不同风格的夜间餐饮主题街区。该镇沿袭以往大型美食节的传统,举办了美食季、电音季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广游客码头购买、饭店加工的量贩式海鲜餐饮模式,一波波浓郁的文化味、十足的烟火气,推动渔港文旅“破圈”出彩。4月份成功吸引了央视《三餐四季》栏目来港拍摄。
“吸睛”,更要“吸金”。该镇还实施了“引客入港”行动,联合开发延伸射阳海岸线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东向赶海”“小螺号”望海阁等观光业态,开拓海上观光、垂钓、餐饮等旅游单元,发展滨海民宿、渔家体验等旅游项目,吸引“回头客”、留住“过夜客”“常住客”,让四海游客愿来黄沙港“掷千金”。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