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9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4年09月09日

一次文脉的追寻

——记民歌《射阳河畔好风光》传唱50年

阅读量:421

本报记者 张学法 通讯员 翟云云

“射阳河畔好风光呐/好呀么好风光呐/碧水蓝天鹤家乡哎/鹤家乡/浪花飞,芦花扬/金滩银涂伴潮涨哎/金滩银涂伴潮涨……”9月2日上午,县文旅集团中会议室里,一曲民歌听毕,一场特别的研讨会热烈进行。

50年前,一首民歌《射阳河畔好风光》传遍我县大街小巷,清新、朴实的歌词,优美、抒情的曲调,一下子打动了无数观众,竟形成人人传唱“射阳好风光”的景象。这一传唱便是50年的光阴,至今不衰。

在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蒯乃华向民歌《射阳河畔好风光》歌词作者、年已九旬高龄的江正老先生颁发《射阳河畔好风光》在射阳已经传唱50年的荣誉证书后。与会人员满怀期待地聆听江正回忆创作往事。江正回忆道:“我们那个年代,每年都要参加盐城的演出。有一年,一位作家询问我是否可以创作一首民间歌曲。我欣然答应。当时我在县文化馆工作,家就在射阳河畔,每天漫步于河边,耳畔常常回响着河上的渔歌和河畔的号子。这些真实的生活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也成了创作的灵感源泉。于是,有一天凌晨四点钟,我坐在床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创作,便完成了歌词。歌名就叫《射阳河畔好风光》。天亮后,我将歌词拿给了同事司小同,他的父亲司同是一位音乐工作者。司同老师看过歌词后表示很满意,愿意为它谱曲。第一次演唱《射阳河畔好风光》的是严慧萍,她的演唱一炮打响。后来,淮剧团的老旦徐厚梅也演唱过此曲,她更具农家风味,这让歌曲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五十年来,射阳人不断对《射阳河畔好风光》进行重新填词和改编,填词者和歌手已经数不胜数。虽然歌词和演绎方式不断变化,但歌曲的名字始终未变。在历年的射阳招商引资活动中,这首歌都会被演唱。”

《射阳河畔好风光》作为一首流传久远的传世佳作,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脍炙人口的歌词,让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这首歌生动描绘了射阳人民的“母亲河”——射阳河的自然风光及其养育着百万射阳人民的宽广胸怀。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射阳日报》原总编贺寿光在发言中指出,《射阳河畔好风光》不仅仅是一首民歌,它体现了射阳地区所具有的水脉、文脉和人脉,成为近百万射阳人的集体记忆。

射阳河水奔流不息,孕育了无数实绩,使得射阳声名远播。饮用着射阳河水的百万射阳人民创造出了许多闪光的“国”字头名片:中国产业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棉花生产状元县、全国果蔬生产十强县、中国中药材之乡、中国蒜薹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蜂产品出口基地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射阳连续九年棉花总产量超百万担,近年来更是连续六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营商环境百强县,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殊荣,这些都极大提升了射阳的知名度,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射阳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时光荏苒,50年后的今天,射阳河正在进行一项水生态修复工程,县文旅集团承担了这一任务。他们将这项工程称为“重建‘射阳河畔好风光’”,旨在将水脉、文脉、人脉乃至国脉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这次研讨会正是围绕这项工程展开的。

在研讨会上,县文旅集团董事长王敦连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正在实施的射阳河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打造美丽河湖清水廊道、共建两岸生态安全屏障,致力于提升射阳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绘就“射阳河畔好风光”的美丽画卷。

“五十年一首歌,三千年一条河”。与会人员对在工程修复中融入文化元素提出了宝贵建议,强调了深入研究和提炼射阳河精神及其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建议重视水脉对文脉的塑造,强化文脉与水脉的交融,同时突出人脉在文脉和水脉中的引领作用。只有专注于绿色低碳理念,继承和发扬历史传承,才能真正实现“射阳河畔好风光”的美丽愿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