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路上领路人
——记新集村党总支书记、退役军人、市人大代表张桂兵
本报通讯员 李超 郭开国
走进新坍镇新集村,映入眼帘的是清爽整洁的乡村道路,河水清澈,树绿花红,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和美乡村景象。村民们对村党总支书记张桂兵赞不绝口,是他带领大家将新集这个曾经的穷村,建成了令人羡慕的先进生态村。
2019年初,张桂兵被调任为新集村党总支书记、代村委会主任。他到任后,深入村内调查了解,多次召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议,商讨持续可行的强村富民良策。为了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张桂兵及村两委提出了土地流转的方案,但这一举措并未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面对困境,张桂兵决定由村干部集体承包土地,并带头在《承包合同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为了筹集资金,他甚至以个人名义从当地农商行贷出5万元,提前向土地流转户预付了一年租金。
农场初创时,资金紧张,张桂兵精打细算,带着村干部跑进农资市场货比三家,自装自运,他的面包车成了村农场的专用车。在他的带领下,村干部们起早睡晚,风里来雨里去,自己干农活,节省了大量费用。第一年,农场就获得了纯利10多万元。
在张桂兵的倡导下,新集村公开以土地入股形式扩大农场规模,同时将土地流转金调高。这一稳赢不赔的经营模式吸引了众多农户参与,全村现有500多农户加入,农场拥有土地总面积已达2000多亩。几年来,张桂兵领办的这一股份制农场不仅向入股村民分红,还先后累计上缴村集体247.9万元。
“要得富,先修路。”张桂兵抢抓国家鼓励、地方配套新建农村公路的政策机遇,统筹规划,分批申报,先后修筑了主干乡村公路、公路桥、机耕桥,彻底改变了新集村过去不通汽车的历史。与此同时,张桂兵还结合境内沟河疏浚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对村到组、组到户道路进行了配套与硬化,先后浇筑生产路、生产桥,使全村99%以上的农户出门就上水泥路。便利的交通为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特经作物创造了条件。
现代农业规模化、特色化经营需要现代化的生产配套设施。近年来,新集村集体农场购置配备起新型植保机和施肥用药小飞机,并由村组干部自行操作,切实提高了田间施肥、播种、用药效率。随着集体农场面积的不断扩大,张桂兵越来越意识到新建配套粮食收储烘干设施的重要性。为此,他通过自筹和向上争取政策性扶持资金140万元,在村中建起粮食仓库和烘干设备,不但解决了农场自身粮食收储安全,而且还为未入股农户收获遇雨代烘干。
任职新集村党总支书记这些年,张桂兵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村民的拥护。他不仅先后当选为镇、县人大代表,而且还于2021年当选为盐城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求真务实,提之有效,是张桂兵每次向人代会上交提案的鲜明特色。政府投资实施农村改厕工程,本是一项惠及农民的具体实事,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镇村(居)往往重数量轻质量,改后不通水,摆设无法用,使得政府花了钱、群众不满意。对此,张桂兵在反复调查论证之后,向市人代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切实做好农村改厕工作的建议》。他认为,实施农村改厕是体现生态宜居、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内容之一。要想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动员、因地制宜的建设投入,才能真正取得“厕所革命”的成功。
针对村中不少农户老房破旧现状,新集村向上争取政策性支持,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使得近百人家搬离危旧老房,住进新颖漂亮、窗明几净的居民小区。为解决小区及周边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张桂兵提议,村集体每年拿出15万元用于补差,在小区中开办起“助餐小院”,让老人们感到满满的幸福感。
退役风采依旧在,听从召唤赴新岗。奋楫扬帆履新职,乡村振兴勇当先。张桂兵,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一名风采依旧的退役军人、一名心系群众的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