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7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政风热线
2024年07月18日

水润海通 绿色强粮

——对海通镇生态优先兴产业的调研

阅读量:374

邓成新

海通镇濒临黄海,因古老美丽的射阳河穿境东向入海而得名;因江苏水上最美标志、建国之初全国十大工程之一的射阳河闸而成名;因创建成江苏省新型示范城镇、重点中心镇、国家级生态乡镇而扬名。国道228、省道329、县港城大道纵横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境河网密布,水资源非常充沛,素有射阳县城水绿后花园之称。

多年来,海通镇党委政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践行“两山”理论,坚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强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数智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经济产业化,初步探索出一条生产高效、农业“升级”、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农村和美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效益全面向好新路。

坚持生态优先,厚植绿色强粮底色

海通镇始终把生态作为立镇之本,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整体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水美乡镇、和美乡村、森林小镇、绿色水稻基地、生态文明示范镇创建,努力构建镇绿交融、产业发展新格局。

1、绘制生产方式转型规划。为推动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百姓生活全过程,本世纪之初就着手编制“蓝天净土”、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循环种养、绿色产业、绿色城建、绿色生活方式等规划,继而不断完善提升,坚持长期创建推进。2004年10月创建成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2006年9月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心镇,2011年创建成盐城市森林小镇,江苏省生态文明乡镇,2014年创建成国家生态乡镇,2021年获评全国卫生镇,2022年创建并获批江苏省绿色优质水稻基地41973亩。

2、构建生态循环种养体系。推广“畜禽—沼气—有机肥—种植”和“粮—饲—畜—肥”等多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海通在全县率先建设集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于一体畜禽规模养殖场2家,畜禽粪污处理收集处理中心、工厂化育秧基地各1家,运用绿色生态无抗健康养殖,益生菌饲料喂养,粪污干湿分离,两污分流,粪污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沼渣固肥还田,沼液基肥水肥一体化利用等技术,年处理畜禽粪污10万吨,年发电50万千瓦,生产有机肥2万吨以上,年实施有机肥还田3万亩以上,并实施秸秆全量返田、测土配方施肥、稻田立体种养,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3、开展常态化田园净化行动。绿色生产要从源头做起,多年来,海通镇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应用技术集成,加强农业废弃物基质化运用,在海通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绿色优质水稻基地等农业生产中运用并取得成效。建成废弃物村级回收点10个,实现废弃农膜回收率10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100%,积极开展农药和化肥减量增效“双减”行动,农药化肥使用量近几年保持零增长,努力减少土壤污染源,净化了水稻生长环境,夯实了粮食质量安全基础,丰富了优质稻谷供给,提升了海通优质稻谷的品质品味,为万家餐桌端上了香喷放心好吃米饭,成就海通“庭吉”牌射阳大米筋道润滑、绿色营养、回味悠长的特点,在2023年县农业农村局、县粮食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好粮油评选活动中,省粮食行业知名专家组品鉴评审为射阳好粮油产品。

注重优质高效,创建绿色水稻基地

2022年,海通镇根据《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申报江苏省绿色优质水稻基地,总面积为4.1973万亩,涉及8个村居,777户种植农户,通过1年的聚力创建,2023年1月通过评审验收获得批文。在创建过程中始终围绕七大管理体系,重抓四个方面:

建设绿色高产高质粮区。围绕绿色水稻基地建设要求,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可排、土壤暄”的标准,利用国家政策奖补和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对通兴、团塘、射南、射北、中尖、芦渔港、南洋、沟浜等8个村实施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镇村干群共同努力、艰辛付出下,高标准覆盖率达98%,建成符合省标的绿色水稻基地4.2万亩;2023年全镇建成高标准农田7.83万亩,选用南粳9108系列食味品种,推广商品化集中育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机械插秧,秸秆全量返田,沼液基肥,科学肥水管理,数智化应用、机械化收储,减少收运损失,提高增产增收指数,保障优质稻谷原料供给。

实施病虫害绿色化防控。绿色植保是生态立镇、绿色强粮的重点,也是绿色栽培、绿色优质稻谷产出的关键。海通镇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在8个基地示范区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引导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采用杀虫灯、性诱剂、种植香根草等手段有效控制虫害,在农药使用上,注重科学、合理、低残留,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使用无人机统防统治,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产出品质,保证稻谷原料质量安全。为做到这些要求,海通镇农业农村局坚持每年邀请粮食食品检测机构,对全镇绿色优质水稻基地环境进行检测,2022年以来,已实行检测并出具报告4份次,检测结果均符合绿色环境和国家标准要求。

推动生产机械化数字化。新发展形势下,机械化、数字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海通镇创造性发展机育、机插、机耕、机防、机收、机烘的社会化服务,使粮食生产更高效、更优质、更便捷、更省事。在党的十八大后应势成立机插秧合作社,引进先进的育秧技术,培育壮秧,机械化插秧,为种植农户、家庭农场、加工企业基地节本解难,接着又紧跟形势,不断扩大机械化应用范围,增加旋转耕翻机、大疆无人植保飞防机、联合收割机,以及粮食烘干一体化设施,实现全镇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并实时嵌入数字应用,实施质量安全过程溯源码应用,最大程度推进了粮食绿色发展,最大限量的实现了粮食保质保量、颗粒归仓、减损降耗,为射阳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到96.87%,获评“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产有机融合,做优绿色粮食产业

1、注重联农带农。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样化模式,抓好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联农带农机制建立、产业链条延伸、优质品牌打造、科技示范引领六个关键环节。做优做强粮食产业,是海通镇坚持不懈的做法。围绕产业化带动的思路,培育出以稻米产业为主的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规模在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116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3家,市级家庭农场6家,好粮油产品、规模示范基地各1个,新型合作组织突破99家,为民插秧机合作社成为全国500强合作社后,和加工企业功能互补,紧密合作,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融合发展模式,构建成符合产业特色、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有力促进海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2、赋能产业链条。用工业化思想抓农业战略的实施,推进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在海通成效十分明显。2018年,鼓励引导有经营头脑的种粮大户陈军投入6000多万元,创建日烘干300吨、储粮3万吨的谱曼实业有限公司和射阳县泓欣稻米加工厂,实现本镇稻谷产、储、加、销一体化。2014年引进合德经营能人周孝东投资3000万元,创办艾生牧饲料有限公司,以稻米加工副产品米糠为主要原料,生产绿色环保型畜禽、水产饲料的现代化饲料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10万吨。2023年又投入2000万元,新上动保科技产品和预混合饲料四大类主要产品110个品种,年生产各类饲料6.3万吨,年转化稻米皮糠2万多吨,营收1.46亿元,带动就业人员160人,实现增加粮农收入、粮食减损降耗和提升产业价值的三重效果,为海通镇稻米“链式”产业描绘上厚重的底色。

3、加强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助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海通镇坚持质量兴粮、品牌强粮战略,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创作一个市场、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思路,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着力加强粮食产业品牌培育,成功打造出有竞争力和知名度的“蛙鸣”、“庭吉”射阳大米产品品牌。庭吉牌射阳大米弹而不硬,软而不粘,筋道润滑,绿色营养、好吃安全,十分受到长三角消费者的喜爱,盐城市泓欣米业有限公司看准市场,实行线上线下、产加销一体化供给,“庭吉”牌大米直达终端客户,专心经营,用心维护,赢得市场,2023年储加营销额超亿元,解决了农民卖粮难,促进了粮农增收,为海通粮食产业发展撑起一片天。

产业振兴经验,绿色机制激发动能

总结粮食产业振兴、乡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经验,主要得益于新发展时期思想的准确定位和绿色发展机制的建立,为海通生态经济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大活力。

1、引导机制:战略引领,统筹推进。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实施“绿色赋能,生态立镇”战略,重抓乡村产业、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文化旅游、绿色发展协调推进机制,推动粮食“五优”工程,开展“六大提升”行动,注重规划引领,集成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经费、服务“五位一体”全程联动,明确产业重点任务清单和年度工作任务清单,逐项推进,逐个销号,定期分析研判,推动全国、省、市卫生城市、生态文明城镇、水美乡镇、森林小镇、科创园区、水稻绿色基地赓续创建,美化环境和软件服务一起强化,产业壮大和强村富民同时推进,2023年全镇三业增加值突破40亿元,一般财政公共收入达到8241万元,农(居)民人均收入、村级积累等经济指标均居全县前列。

2、实施机制:整合要素,共建共享。在镇绿交融、生态优先、绿色产业推进过程中,海通镇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动员各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的要求,建立要素跟进、长效运行的实施机制,坚持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旅游、积累“六大振兴”协调推进,加强产业振兴、生态经济要素整合,引导广大干群把工业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围绕绿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五化”共同建好家园,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的联动机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持续推进绿色强粮、科技强农、机械强粮,实施生态循环种养、绿色示范基地优质粮食工程,美丽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共富乡村、数字乡村“五村并进”,强龙头、锻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全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镇,推动农业现代化、粮食产业化、水稻优质化水平走在全县前列。

3、保障机制:久久为功、守正创新。海通镇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接续奋斗不停息,锲而不舍抓落实,保持发展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政府主导、镇村主体、市场主力、各方协调,农业、财政、村建、城管、文旅、规划等部门联合发力,形成分级负责、各负其责、组织推动、典型示范的责任机制;坚持创建创新,以绿色理念主导环境整治,提升长效管理为基础,以打造特色提升文化品味为牵引,以数字应用智慧发展为抓手,创新手段,不断壮大稻米经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多元产业,全面丰富稻谷等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坚持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完善利益链,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海通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未来可期。镇长张德生铿锵誓言:“将以更大的力度、更优的环境、更实的举措推动生态赋美、绿色强粮、产业富民,努力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