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润母爱的端午节
江正
忘不了儿时的端午节,虽然那时物质生活很贫穷。
我已上村小学五年级,按照学校惯例,端午节放了一天假。那时,在我们乡村也就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而已,像端午节吃粽子、门上插艾叶……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位很要强的人,她总是想方设法地把一家人的生活调剂好。端午节前几天,她便从附近的集市上买来糯米、粽叶、花生仁和大枣等原料。
原料买回家后,母亲先将糯米放到簸箕里清理干净,然后倒入瓷盆中,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
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母亲就开始包粽子。她找来面板,将各种原料放置在上面,将粽叶舒展开来,围折成圆锥形状,将膨胀了的糯米装进去,再将花生仁或大枣掺和到里面,用粽叶封好。为防止米粒漏出,粽叶外面还要纵横交错地扎上几道线绳,这样一个粽子就算包好了。
昏暗的煤油灯盏下,母亲精心地包了一个又一个粽子。那时,我是母亲的小帮手,将包好的粽子一个个码放到盖垫上,就等次日晨,母亲将其下锅后用大火焖蒸,我能早点吃上香喷喷、甜滋滋的粽子。
端午,家中氤氲着温馨的氛围。我早早地起了床,坐在厨房间的马扎上,看母亲怎样往锅灶里添柴,怎样划火柴,怎样拉风箱,说实话,那时,我真有点急不可耐。母亲却耐着性子,“咕哒咕哒”不停地拉着风箱。她说:“凡事不要太心急,世上有许多事情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地去做才会成功。”过了一会儿,从锅里飘出诱人的粽子香味,那味道真是沁人心脾!
大约过了半小时,粽子煮熟了。母亲从厨房间找来一张木制饭桌,摆放在厨房中央,上面再摆放上几个小碟子。然后,揭开锅盖,用铲子将煮熟的粽子一个个取出来,均匀地放到每个小碟子里。这时,全家人已围坐在饭桌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又香又甜的粽子,可谓是幸福至极!
在我们吃粽子时,母亲还会给我们讲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其中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感人故事,母亲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忠于国家和有益于人民的人。
母亲离开我们已70余年了,可我时时想起她,尤其是每当端午节到来之时,我都会愈加思念她,儿时那浸润深沉母爱的端午节历历在目。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