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5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4年05月31日

传承剪纸,焕发非遗新光彩

——记青年非遗传承人李娴

阅读量:583

本报记者 顾善荣 张鑫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传达深厚思想底蕴及悠久文化传统的符号,因其独具特色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备受国人喜爱。在2009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射阳,有一位积极发扬剪纸非遗精神的青年企业家——李娴,她用实际行动积极创新推动剪纸这项非遗艺术在射阳发扬光大。

晚上7点,在青年夜校的剪纸课堂上,李娴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剪纸的基础知识、历史背景以及制作技巧。她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经过多次折叠和修剪,创造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让学员们惊叹不已。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同学们纷纷动手尝试,成功完成了人生第一幅剪纸作品。“今天的课程让我对剪纸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它并不像我之前想的那么困难。在李娴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幅剪纸作品。我决定将剪纸作为我的兴趣爱好,继续深入学习。”学员袁善琦兴奋地说。

在国琴文化科技盐城有限公司的非遗剪纸展示馆里,李娴向记者展示她的母亲,江苏省级非遗传承人姜国琴创作的一幅幅剪纸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十二生肖、神话传说、花鸟鱼虫、民间故事等等。2021年,带着对非遗事业的热忱,李娴回到了家乡,成为“国琴”剪纸省级名师工作室的继承人。“我的母亲每天都会花费至少四个小时进行剪纸创作,几十年来从未间断。”李娴告诉记者,“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非遗文化却面临着无人问津、无法传承的困境。因此,我决定投身其中,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李娴始终在思考如何推动非遗的繁荣发展。她认为,非遗的魅力和活力是无穷的,只要能够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就能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于是,她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兴媒介,通过分享剪纸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手工艺。“我创建了‘国琴’剪纸教学与非遗助农卖货直播间,塑造出‘鹤乡国琴剪纸’的品牌形象。希望能激发年轻人的热情,融入这种传统工艺中,运用新媒体的力量,让中国民间艺术带来实质性收益,从而推动更大范围内的保护与传承。”李娴表示,通过直播电商,非遗传承人们得以向更多观众展示射阳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射阳非遗的知名度。在经济效益上,直播电商为非遗产品开辟了新的销售途径,提高了传承人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几年来,李娴还积极参与学校课堂、文化馆“艺起来吧”、社区“三全”等活动,打破了剪纸艺术的年龄限制,使各年龄段的群众都能亲身体验到这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身为青年非遗工作者,李娴还积极组织射阳各地妇女参加剪纸培训,提升直播团队实力,扩大“非遗卖货电商直播间”的影响力,并借助跨境电商直播,吸引海内外关注,成功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至今为止,李娴已经设立了五家剪纸工作室,开办了26个学习班,累计培训学员超过500人,帮助包括大学生、宝妈、残障人士在内的25位不同人群实现灵活就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