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5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乡土
2024年05月18日

儿时的高跷

阅读量:810

江正

孩提时代,我一直生活在黄海边农村。春天冰消雪融,雪水横流,四处泥泞不堪,人们出行很不方便。

那时,生产队里能穿上胶靴子的大人并不多见,小孩子们就更不用说。毫无疑问是贫困所致,无钱购买呀!虽然穿不上胶靴子,但是丝毫阻挡不了我们玩雪水和泥巴的浓厚兴趣。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各自拿上大铁锨、小铲子,在雪水横流的泥地里疏通水道,拦筑矮坝。虽然玩开心了,但是两只鞋子弄湿了不说,还被糊裹成了“泥榔头”。为此,常常遭到父母的一顿顿训斥。

于是,在大人的启发与帮助下,我们做起了高跷。其实做高跷很简单,从海堤大柴垛里挑选出两根手腕粗壮并带有丫杈的树木枝干,放到凳子上,用小锯子锯掉一边丫杈,方便踩脚就行;另一边枝干要放长,直到胳肢窝处才好,便于手持、扶杖。枝底部保留半尺来长即可,既能过泥水,又不湿鞋子就行。为了防滑,还在截平的底部钉上一颗尖锐的马掌铁钉子。一根做好了,再做另一根。高跷分为低高跷、中高跷、高高跷三种类型,当然适合我们小孩子踩的自然是低高跷了,因为走起路来几乎没有摔倒的风险。

踩高跷,一学就会。先在自家宽敞、干爽的地方试着踩走几圈,熟练之后,才敢下到水滩里去玩,去泥路上行走。自从学会了踩高跷,再也不用担心弄湿鞋子,挨家长的斥责了。

在阳光温暖的初春里,在雪水横流的泥地里,我们常常踩着高跷来来回回,肆无忌惮地蹚浅浅的水坑,走稀汤汤的泥路。我们玩得十分开心,大人们看得羡慕叫好。

如今,各家房前屋后早已成了水泥地面,村子里的大小道路都已铺上了黝黑的柏油。一年四季,行走其上,鞋子上再也不沾一点儿稀泥了。自此,村子里踩高跷的景象渐渐消失在了悠悠岁月的深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