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5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4年05月07日

“醉美”千秋入画来

阅读量:835

人间真情

□ 陈卫中

故乡有个美好的名字,千秋。

“千秋”词美,美于自然。“秋”之音源于自然,似蟋蟀发出的声响。“秋”之意亦源于自然,《说文》曰“禾谷熟也”。春种秋收,“秋”代指年。“千秋”,千与秋的美好组合,形容岁月之悠长久远。

“千秋”名美,美于立业。故乡以“千秋”为名,取意“立业千秋”。清末状元张謇实业报国,发展棉纺产业。1917年到苏北滩涂“废灶兴垦”,种植棉花,创办射阳境内最大的盐垦公司——华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尖头港”。“尖头港”为射阳河北侧的一条自然岔港,南北走向,长约1.5公里,因入口宽阔,末端变窄,呈锐角形弯曲,时人称为“尖头港”。因嫌“尖头港”其名不雅,遂改称为“千秋港”,寓“立业千秋”之意。自此,故乡便有了雅致的名字“千秋”。

在千秋,我生活了20年。盐碱的土地,陪伴了我半饥半饱的童年。泥泞的小路,留下了我奔走上学的足迹。渐渐长大的小伙,发誓要出走故乡,去向那外面的世界。终于,那一年我逃离了那个叫作“千秋”的地方,那一刻她又多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故乡”。

此后经年,游走于大街小巷,习惯于霓虹闪烁,儿时的生活渐行渐远,但那曾经梦想逃离的故乡,却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盐碱的河水,好像不再苦涩,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滋味。泥泞的小道,好像不再难行,变成了一路快乐的欢歌。还有,清明时的茅针,端午节的粽箬,秋天里的瓜果,寒冬时的雪仗,那里的一切一切,总让我感受到满满的甜蜜。听到射阳的新闻,看到千秋的消息,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总会自言自语那是我的故乡。

时光流逝,渐渐地消退着我口中的乡音,也慢慢地改变着故乡的一切。倘伴在熟悉又陌生的故乡,却已实难将记忆和现实一一对应。

千秋大桥,横跨射阳河,天堑变成通途。那个被叫惯了“大船”的轮渡,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津,也是我离开故乡的最后一站,如今它又到哪里去了?

合八公路,贯通千秋南北,双向四车道,沥青的路面,常青的绿化。记忆中那条颠簸飞灰的砂石路,已不见了踪影。

门前的水泥村道,笔直平坦,直至老屋,两旁还竖立起了太阳能路灯。太阳下山一团黑,终于成了一句名副其实的“老话”。

田地里一片油绿,生长的虽然还是儿时的麦苗,但全然不见忙碌的乡亲。母亲说,土地已实行了流转,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刀,喷药施肥都用上了无人机。

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了图书阅览室,一排排图书散发着诱人的墨香,几位老人正在悠闲地翻着图书。想想儿时,除了课本,还是课本,甚至小人书都买不起。见此场景,好生感动。

迎面跑来几个娃娃,银铃清脆的声音“爷爷好”,我确实无法分辨出各是谁家的孩子,“宝宝好”招手回答。又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倏地飞出了我的视线。

不变的是记忆,变化的是现实。回到故乡,不仅仅要去寻找曾经的美好,更要去体验美丽嬗变的自豪。

故乡,不仅拥有一个美好的名字,也已绘成一幅文明和谐的图画。千秋,不仅仅是一段悠长久远的岁月,更有一个可梦可想的未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