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夜常思
董素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身处异乡的唐代诗人李白在秋天的夜晚,月明星稀,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千古思乡第一诗”——《静夜思》。
静谧的夜晚安静而神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思考和感悟,也可以让人们在梦境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美好。所谓静夜常思,是一种境界,也是我多年一贯坚持的习惯。
静夜常思故乡。虽然离开故乡已有四十多年,但四季轮回的射阳河旖旎风光、常年一起嬉戏玩耍的儿时伙伴、射阳河畔蜿蜒的林荫小道,还有那邻里间、伙伴间相互赠送的馒头干、山芋干,顽童们在一起滚铁环、打地椎、斗小球、捞鱼摸虾、嬉水溜冰的记忆,成为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常常让我魂牵梦绕。春节期间,邻家发小在异乡召集的老乡聚会上,几位早年离乡仍无改乡音的老乡,聊得最欢的还是故乡童年的那些趣事,还有故乡的惊人变迁,这着实为我近期的静夜思念又增添了丰厚的素材和生动的画面。
静夜常思写作。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便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四十年间,尽管担任过镇区党委、人大秘书和单位负责人,以及后来到县广电台工作期间被县多个部门抽用,但“爬格子”一直是我工作的永恒主题。长期的职业习惯,让我成了个“夜猫子”,白天搞采访或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多数文章是在夜深人静时完成的。有时,一时找不到写作灵感,便干脆钻进被窝蒙头大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点不假,其实表面上已睡觉了,实际上满脑子还在酝酿写作之事,一旦形成思路,马上拿起放在枕边的笔记本,形成记录,或者即刻起身,挑灯夜战,常常是一挥而就,事半功倍。《他创造了磁场效应》《以匠心践行初心》《群星璀璨铸光环》等一大批刊载于主流媒体的重头新闻,以及《空锁的老宅》《下班途经“三座桥”》《疯狂的口罩》等一批获奖作品,都是静夜深思形成的重大成果,为我的职业生涯平添了不错的成色,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知名度。
静夜常思己过。《论语》有“吾日三省吾身”之教诲,这是一种良好修养,更是一种大智慧。人生顿悟的最高境界: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显然,我没有那么崇高的境界,但每当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之时,迷离恍惚中,我总是反省过往举止是否出格,反省自身言行是否得体……所谓“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善修其身。”人生百态,世事纷扰,或喜或悲,皆由心生。通过自省吾身、常思己过,从而能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让自己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把握好做事的尺度和分寸,获得一种更加适应生存的能力,向着更成熟、更理智、更健康、更乐观的方向成长。
春花秋月,岁月如歌。人生总会有种种诱惑与困扰,总会产生种种失误和错误,只有不断自省,静思之中,得出智慧的启示与领悟。然而,静思并非空想,而是冷静深入思考,明辨是非,洞察世事,反省自我,在不断追求与成长中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与价值,领悟人生的真谛与本质,获得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