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4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4年04月18日

点滴小事显大爱

——记千秋镇滨兴村党员李德新

阅读量:470

本报记者 吴君灵 通讯员 朱菁雯 朱嘉喆

李德新是千秋镇滨兴村的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多年来,他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作为一种信念长期坚持。无论是对待家人、朋友还是邻居,他总是怀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他的善举,不仅让受助者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也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人向上向善,争当好人。

不是在某一天或某一刻选择帮助他人,而是将这份心意融入了生命的每一天,化作了一种日常的习惯和行动。当记者询问李德新究竟是如何思考和坚持的,他给出了简单而坚定的答案:“我是一名党员,所以我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带头作用。”李德新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在经济和生活上取得进步,更要在精神和道德层面为村民树立榜样。他明白,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因此,他选择常年坚持帮助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村民,不嫌麻烦、不求回报,只为那份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守望相助 托起友邻幸福生活

何以为家?有爱有温暖肯担当才为家。一直以来,李德新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在以身作则当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的同时,还协调家庭内外部事务,让整个大家庭积极向上、和谐融洽。面对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成为留守儿童的侄子,李德新夫妇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抚养侄子的责任,不仅资助他上学,还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将他抚养成人,直至娶妻生子。对于重度残疾的哥哥,李德新同样不离不弃,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直至送终,用实际行动诠释家庭和睦、守望相助的深刻内涵。

不仅如此,李德新还把这份爱心延伸到了邻里之间。当得知邻居孙某经济困难,妻子儿女又长年不在家时,他就经常伸出援手,帮助邻居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他深知,物质的帮助固然重要,但精神的鼓励同样不可或缺。因此,他还常常教育劝勉孙某要遵纪守法,不能走上“弯路”。“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日子好像没那么苦了,从他人那里感受到的温暖也让我能够更加积极地迎接每一天。”孙某告诉记者。

扶危济困 用心关爱困难群体

“捐赠现金也好,解决实事也好,提供物资也好,只要能帮助到他人,我就开心。”李德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滨兴村困难户纪为祥因患肝癌不幸去世,留下了家庭的重重困境。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德新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捐赠现金,帮助解决农资费用,用实际行动为这个家庭送去温暖。

此外,他还走访村里每一户需要帮助的家庭,捐资捐物,并主动腾出自己的住房,供村里的五保户居住。李德新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每一个人:在困难面前,我们并不孤单,总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帮助我们走出困境。

渐渐地,李德新的故事在滨兴村成为佳话,人们纷纷表示,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我们会努力向他学习,争取成为一个用爱心和行动去关爱他人的好人,让大爱精神在滨兴村绽放别样光彩。

为民谋利 助力构建和谐社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宗旨,李德新始终牢记着,并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着。在他的倡导和积极推动下,滨兴村成立了村民互助帮扶协会和全县第一家乡贤理事会——千秋镇滨兴村乡贤理事会,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互助合作的平台,也为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乡贤理事会的重要成员,李德新每年慷慨解囊,拿出5000元作为运转资金,以实际行动支持和鼓励广大乡贤积极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建设。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许多乡贤纷纷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为村民的生活改善和社区的环境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德新深知,建设和谐社区,不仅要关注居民们的生活质量,还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因此,他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他主动介入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公正公平地提出解决方案,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在他的先进事迹感召下,滨兴村的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经济发展得到了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了有效维护……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