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4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智库
2024年04月04日

以链式思维推进我县海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阅读量:2262

嵇大圣 陈芳

近年来,我县坚持“向海图强”战略,制定“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加快绿色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我们要摒弃“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狭隘,以链式思维方式,通过资源整合、资源配置、资源共享,有链强链、无链建链、短链延链,把产业链拉长,将“链长制”走深走实,实现海洋产业链从“零散”到“链式”、从“链式”向“集群”发展。

一、资源整合

1.扩大“河海联运”业务规模

我们要全力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站位“全局”。我们要整合全县港口资源,利用“河海联通”优势,形成与陆海呼应之势。要利用水陆空铁互联,带动我县“港产城海”间的良性互动和城市能级提升。联动周边。我们要发展周边客户资源。比如,可联动滨海、亭湖、大丰、东台等沿海县市,扩展与周边县市的合作。要推进“5G+智慧港口”建设,利用互联网开拓业务,推动“互联网+”与港口的深度融合。

2.强化“港口群”协同联动

我县境内有射阳港、黄沙港、新洋港、双洋港、奤套港、运粮河港等港口。“港口群”合作。射阳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黄沙港为国家级中心渔港,双洋港也列入国家二级渔港名单,还有就是群众性渔港。这些港口都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海岸,是我县发挥优势、锻造长板的不二选择。港口绿色能级提升。要结合县内各港口特点,打造射阳港区风电设备装卸专业化码头和煤炭中转基地,重点打造临港特色产业供应链物流基地和智能仓配基地。要通过实施基础设施绿色化、资源利用高效集约化、生态环境清洁无害化工程,来全面建设绿色生态港口,通过港口群的协同化、信息化运营,全面拓展港口服务与绿色能级。

3.优化海洋“三产”结构构成

按照“做稳第一产业、做特第二产业、做强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优化我县海洋经济结构。围绕“海洋一产”:加快推进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及水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结构的调整。要重点加快推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高值化利用。围绕“海洋二产”:加快海洋风能及装备制造,打造千亿海上风电产业基地,推进风电装备产业集聚区和风电产业母港建设。围绕“海洋三产”:重点围绕湿地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积淀的红色文化、鹤文化、渔文化、农耕文化、菊文化等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串联,塑造海洋文化精品。要沿着产业链布局品牌链,以文化塑魂产业振兴。

4.构建“一区、一轴、两港、三带”空间格局

要在共绘“一幅图”、共下“一盘棋”下,做大做强我县重点空间板块。“1123”数字含义:“一区”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一轴”为S329陆海统筹发展轴,“两港”为射阳港和黄沙港,“三带”为近海海洋经济发展带、临海海洋经济隆起带和内陆海洋经济培育带。“1123”空间布局:要以“一区”引领,“一轴”驱动,“两港”协同,“三带”支撑,培育形成全省沿海重要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打造特色渔港产业集聚区、东西走向的海洋经济走廊以及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近海海洋经济发展带、临海海洋经济隆起带、内陆海洋经济培育带。这样做,不仅实现了功能互补与协同发展,还能丰富城市发展载体,释放或激活城市发展潜能,擘画未来海滨特色城市的新图景。

二、资源配置

1.统筹一体化管理

要通过合理分工、资源互补来不断完善港口有效利用,力避利益的冲突与管理的混乱。坚持统筹布局。要系统优化射阳港口、黄沙港、双洋港的供给结构与资源配置,拓展提升这些港口的硬件设施保障和综合服务水平,全力打造港口综合立体集疏运体系。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原则,统筹各港口可持续发展空间。坚持全域联动。不仅要加强与周边港口间错位定位、协同发展,还要加强与江苏省和盐城市大数据中心和共享云平台对接,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远海航行保障、海洋与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支撑,全力提升涉海创新载体能级。坚持全面发力。陆海统筹既是一种全方位思维,更是一种战略思维。要根据产业集群理论,以港兴产、以产兴城、港产城海深度融合。要用开放、流动的视角和链式思维,引入高铁、公路、海运,串联陆、海、空、港,以多式联运、联动合作的方式开拓我县未来城市发展。

2.创新人才激励及保障机制

要广纳贤才入“库”,广集贤才增“智”,广招贤才引“凤”,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聚才用才,让“有为”人才更“有位”。健全人才“引育用留”政策体系。要用足用好人才政策,厚植人才培育沃土。要完善“双招双引”机制,建立“以产引才,以产兴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机制,探索“线上+线下”联动引才、“柔性引才”。要出台创业扶持、创新创业激励等优惠政策,出台企业“飞地”引才政策,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吸引与培育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海洋创新人才队伍。营造一流引才服务环境。要精准、精心、精细、精诚优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用人才生态“涵养”人才“活水”。要充实我县向海产业后备人才,特别是海洋养殖技术、港口物流及运输技术、海洋生物制造技术等方向的人才。要精准服务激发人才潜能,提升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创新创业、科学研究、深造发展等优惠政策,提高人才在子女入学、购房、医疗等方面的引进待遇。此外,要以问题导向、联动思维,以“链”聚才,以“补链、强链、延链”三方面集聚人才,为城市发展储备动力。加快人才有序流动。要让各类人才在“库”内有序畅通流动,通过与行业、企业联合,按需招智、按企引才、以才引才,以链式管理做好优质人才的引招。要通过“引才链”“产业链”“供应链”等环环相扣链条,以链式思维引导产业聚集,以链式服务激发产业聚变,以链式聚合释放发展潜能。

3.出台更有效的招商引产方案

要转变招商理念,以“链”式招商思维赋能海洋产业发展。有的放矢。要找准方向,找准目标,找准产业链招商主线,以招大招强为着力点,以“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链招商思路,持续开展以链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组建专业团队。要凝聚力量,组建“攻坚队”,其队员要由那些真正懂招商、会招商的专业成员组成,主要领导要坐镇指挥。要通过一站式服务,通过“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等举措,推动产业链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精准绘制招商图谱。要对产业链招商各环节、需引入的配套或互补性产业环节以及关键技术瓶颈进行认真研判,研判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要锁定潜在的目标企业,多渠道挖掘捕捉优质项目线索,从“地毯式招商”转变为“地图式招商”,从“见商即招”转变到“选商选资”,以保障用最小化的成本代价引入最切合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构建数字化客户关系。要抓住互联网、大数据的便捷,洞察商机,收集甄别有用信息,在最短时间内,找准附加值高的环节进行专业化招商。在链接客户前,要制定营销方案,通过多种途径让客户快速了解我县营商优势。招商人员还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精准了解客户需求,以优质高效且精准的服务赢得客户信任。通过这些优质的“以商引商”,才会“引进一家,带来一串”。

4.创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创新体系

要以“产学研用”协同攻关赋能海洋产业。良性互动。在发展中,既要结合自身实际,依靠高等院校拥有的雄厚理论基础优势和创新力量,最大化地把大学的科研成果落地,嫁接到企业,通过与企业的抱团,组成联合体,让企业既能“破壳而出”,又能共担风险或压力,形成“市场—研发—效益—再研发”的良性循环。链式聚合。要在产学研用的合作基础上,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要利用产学研用的结合,打通创新链条,走深走实稳链、补链、强链,以快速提升城市能级及竞争力。

三、资源共享

1.从“融入”走向“融合”,打造共建共享共赢“幸福圈”

港城融合。城因港兴,港为城用。这是港口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共同理念,更是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要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在“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下,谋求产业与城市发展之路。要重构“人城产”发展模式。“人城产”融合发展,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思维。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人,在谋划未来发展中,要把“人”与可持续发展放在发展的关键位置去思考、去谋划,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发展为的是人民。走深走实“数实”互促。要利用数字与实体经济共促的合力,让产业在融合中谋求高站位,在更高站位上谋求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孕育“数字+文旅”融合活力。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利用大数据与康养文旅产业的融合,加快推动海滨度假、海洋文化旅游等海洋生态旅游开发。另一方面,利用长三角区域产业的“内循环”,通过产业的优化,渔业与海上能源、休闲业的融合,通过数据的融合、融通、共享,来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此外,可定位高附加值的海洋产业,借助数据库中相关数据的获取和共享,挖掘我县潜在的优质、健康、安全的海洋产品,从而为我县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发展方向,也为我县海洋数字化全产业链提供持久智力保障。

2.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发力“数治、共治、智治”

搭建平台。政府数据既要聚集,也要开放。海洋产业要想驶入“生态化和数字化”快车道,政府就要通过平台,提供相应的技术帮助、资金支持,以破解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政府还要扩大数字化基础建设的覆盖广度,集技术咨询、技术交易、成果评估与信息发布、人才技术服务、信息交流、资本运作、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主动对接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海洋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数智融合赋能。要加快实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海洋渔业”工程,通过大数据全面改造传统海洋渔业和海洋捕捞业,积极开展“智能养殖”“数字渔业交易”试点示范。要打造海洋渔业数字化发展先导区,抓住智慧渔业和现代渔港示范区建设契机,完善渔货卸港区、交易区、休闲体验区、综合管理区等配套设施,利用智能园区的建设,打造国家级智慧渔港和海洋牧场。营造数字治理生态环境。要通过数据治理产业图谱,促进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通过智能化技术,消除信息“孤岛”,通过数据驱动“知海”“治海”“用海”,为环保与海洋经济发展并行实现共赢。

3.瞄准“双碳”目标,谋求长久合作共赢赛道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我县具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础和优势,要全盘考量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图,着眼长远,防止资源开发脱节、产业发展错位、空间利用冲突、资源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的发生,以更高的站位聚焦“向海”、携手“向海”,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要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强化自然岸线生态保护,以打造有影响、可示范的生态修复亮点为目标,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此外,要在海洋生态系统承载力的限度内,合理、适度、有序利用海洋资源,以“生态”带动“业态”,聚好人气、商气、财气。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优质企业培育。要以打造海洋产业集群为主要抓手,推进研发、制造、销售等全链条发展,聚力把海上风电产业放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战略中去谋划、去培育,全力构建集滨海湿地鸟类保护、生态种植以及湿地生态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要通过调动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让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配套对接、融通创新,通过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推动并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海洋产业集群聚集。打造绿色产业聚集“品牌高地”。海洋产业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要利用名牌创建,利用品牌效应带动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推进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品牌建设上,要激活民间资源打响品牌。比如,可借鉴淄博烧烤经验,让受众对产品共鸣,让品牌年轻化,通过制造熟悉,让品牌“出声音”、有“关注度”。要利用政府的引导、企业的参与、技术的共享,共建“飞地园区”,或创建集休闲、观光、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海洋特色综合娱乐体等,以休闲渔业品牌打造、海洋文化创意产品品牌打造、海洋旅游精品品牌打造等品牌建设促进海洋产业健康发展。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