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乡土
2024年02月03日

“交公粮”的记忆

阅读量:981

口述:周龙 整理:江正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秋收之后,农民都会积极主动地向国家交纳公粮,肩挑、车推、人抬,公路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都是向公社粮食收购站交纳公粮。在我家乡,人们习惯把交公粮称作“完公粮”,也曾被称为上交“爱国粮”。交纳“爱国粮”那天,敲锣打鼓放鞭炮,独轮车两边插上两面红旗,担子上放上红纸剪成的红花,显示着喜庆。

那个年代农村交通工具十分落后,运输主要靠人挑肩扛。我们生产队距离公社交纳公粮收购站大约三五里路,公粮全靠男劳力肩挑。我们那块地方主产水稻,每年秋收之后,水稻晾干,留下一年的种子,把那些稻粒饱满、品相好看的当作公粮上交。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每想到此,我都感动不已,在那个年代,没有一个人发问过:“我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粮食,为什么要把好的交给国家,我们自己吃的是最差的?”在农民的心里,把最好的粮食上交国家是天经地义。那时候我才十四五岁,只能称得上是半劳力,整劳力一天可记十个工分,我只能记四分半工至五分工,整劳力一担可挑一百多斤,而我只能挑七八十斤。十四五岁是一个逞能的年龄,特别想与比自己大的人比试,显示自己的能耐。俗话说远路没轻担,七八十斤的担子开始上肩并不觉得重,五百米之后就越挑越重,肩也疼、腰也疼,不得不放下休息。更主要的是初挑担子的人不会换肩,扁担在肩上像吸住了一样,想动都动不了。别人可以右肩累了换到左肩,左肩累了再换到右肩,一口气可以走二三里地才休息。我呢,每走一二百米就要放下担子休息换肩,本来一起走的伙伴,不一会儿都超我前头走了。挑担子这玩意,本来有几个同伴边走边说也不觉得太累,当同伴们都超前走了,就留下你一个人独自前行,就会觉得又急又累,想赶都赶不上。交完公粮的途中,村子的路边长了一棵大树。大树枝叶繁茂,遮阴蔽日,大约七十米之内都能享受到荫凉,裸露在外的树根粗得像男人的胳膊强劲有力,细的如天津麻花,根根紧抱,那是夏天行人、挑担必歇脚的地方。完公粮的同伴们早早都到大树底下乘凉、歇脚了,我还在二百米一停、三百米一歇缓慢地往前拱着,等到我赶到大树底下时,同伴们哈哈大笑,挑起担子又走了。别人一个上午可以挑两趟,我只能挑一趟。直到我十六七岁,学会了扁担在肩上自如地换肩,伙伴们就再也甩不掉我了。挑担子换肩,这对我们家乡干农活的人来讲是一堂必修课,否则,你永远挑不了远担!

交地租、完公粮,直到2006年,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取消农业税,农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我虽然没能参与其中,但我能想象到他们的兴奋。

交公粮,那是我年少时难忘的一道美丽风景,是时代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