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治理模式 护航高质量发展
——贯彻县十六届四次党代会精神访谈(六)
本报记者 王新武 刘燕 高陈斌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会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增强。县委书记吴冈玉在县十六届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创新社会治理,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多年来,我县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试点推行“网格+物业”“网格+企业”社会治理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过去一段时间,我县接连获评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信访工作先进县,全县群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保持全市领先。新的一年,我县将如何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就这一话题,县融媒体中心专门邀请了海通镇党委书记朱明,兴桥镇党委书记戴玉清,新坍镇党委书记陈德艳,县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吴玲进行交流访谈。
问:基层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久前,新坍镇新潮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的一年,新坍镇将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陈德艳:新坍镇将紧紧围绕县党代会提出的“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求,首先是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枢纽平台。今年我镇计划投入30万元,高标准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将信访、网格、司法、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夕阳红等各方力量有效整合,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方式派员入驻。充分发挥平台中心枢纽作用,通过统一受理、协同指挥、分流转办、依法调处、跟踪督办的全过程闭环处置,切实达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的目标。
其次是关口前移,着力发挥五大作用。我镇将充分发挥14个村(社区)97名网格员的“一线哨兵”作用,常态化入户走访,兜底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等“五老”队伍的“助推剂”作用,以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化解“招数”,助力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同时,发挥村规民约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作用,提升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我管理约束,推动家风、村风和社会风气持续优化,有效把“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落到实处。
再次是上下联动,着力构建闭环机制。坚持每日梳理研判网格风险隐患、12345工单、信访事项、负面舆情等情况,对存在上行风险的问题,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压实村(社区)、部门单位责任,配合“一站式”平台全力做好调处工作,综合采取心理疏导、关心帮扶、政策解读、法治宣传等方式,确保问题销号。对重点矛盾、信访积案全部实行“一案一策”,深入分析研判,找准问题症结,由包案领导牵头,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全力推动化解,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问: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兴桥镇阔步迈进新征程,全面发起重大项目攻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镇内坐落金刚星、春蕾麦芽等一批优质企业。新的一年,兴桥镇将如何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戴玉清:近年来,兴桥镇坚持把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为抓好全镇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头戏”,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企业为主、监管为要、协同共管的责任体系,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十六届四次党代会部署,坚定不移统筹好企业发展与安全生产,重点做好“三个员”,保障企业既生产安全又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当好企业安全风险“检查员”。以“安全风险就是事故”的危机意识抓安全,牢牢抓住企业生产安全这个“牛鼻子”,不断夯实“三个责任”(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作为抓安全生产的一线和最基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安全风险和隐患的排查工作,严格按照县《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抓好全镇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实现企业底数清、风险明,确保安全责任“零缺位”,做好安全风险“检查员”。
然后是当好企业隐患整改“监督员”。时刻牢记“安全隐患检查没有复查等于没查”和“重大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要求各检查单位、部门,特别是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单位和部门,严格按照隐患整改的时间要求进行复查,建立健全“简单隐患现场整改、一般隐患一周整改、较大隐患半月整改,重大隐患停产整改”的工作机制。复查整改到位的要将隐患检查和整改台账及时归档,对于整改不及时且无特殊情况说明的检查对象,坚持依法依规进行查处,确保隐患整改闭环率100%,实现安全隐患“零漏洞”,当好企业安全隐患整改“监督员”。
再就是当好企业生产安全“服务员”。在推进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的同时,积极主动服务好企业生产安全。服务企业制度化,班子成员定期到企业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实施“企业安全管家”,发挥好3名联防联控队员职能作用。定期组织辖区企业安全生产业务培训,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的安全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安全管理和安全作业能力,确保为企服务“零距离”,当好企业生产安全“服务员”。
问:近年来,海通镇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全面压降射阳河沿线污染源,镇村面貌焕然一新,2023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境内日月岛康养旅游度假区业已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打卡地”。接下来,海通镇将如何贯彻落实县党代会精神,让“海通蓝”成为新常态、“环境美”成为新名片,不断扮靓射阳河畔好风光景观带?
朱明:近年来,海通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动员全镇上下积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用共建共享的“品质”叫响宜居宜业的“品牌”。2023年,我们不仅创成了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还成功入选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红榜镇”,获评“县乡村振兴示范镇”。
下一步,海通将坚决贯彻落实县党代会精神,锚定目标,铆足干劲,追蓝逐绿,奋力争优,加快打造沿海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聚心提升镇村风貌品位。有序实施解放东路改造、传统村落建设等重点工程,支鱼、大尖生态旅游公路实现通车。全面提升镇村入口形象,进一步挖掘通兴老街文化,丰富商业新街内涵,“燃”出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文旅小镇。聚力打造生态环境品质。以深度减污、科学降碳为抓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0%以上。实施生态品牌创建行动,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样板镇,积极申报日月岛“生态岛”试验区试点项目,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聚势叫响文旅海通品牌。优化整合生态旅游资源,串联日月岛、“双碳”产业园、息心寺、射阳河闸等节点,积极引入文体赛事、非遗体验、国防教育,吸引更多游客观光和学子研学。系统提升S329生态走廊、农业一号线和生态旅游公路沿途风貌,不断扮靓射阳河畔好风光景观带,逐步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问:近年来,我县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提质、环境秩序提效、能力作风提升“三提行动”,市容环境秩序持续改观。下一步,县城管局将如何贯彻落实县党代会精神,切实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建设思想转化为美好现实?
吴玲:城管局将坚决落实县党代会部署要求,聚焦当好城市“好管家”,倾力打造“城心城意 绣美射阳”城管品牌。
首先是实施城市颜值提升行动,推进城市标准建设改造。按照精细化样板建设要求,打造精管善治示范街区,提升城市家具设置管护水平。开展城管系统“行走射阳”行动,严格落实一线工作法,推进“最美街区”“最洁净道路”建设,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和人文魅力。实施城市夜景亮化,开展道路暗区整治,补全后街背巷路灯短板,让公共照明及亮化设施透射城市细节之美。
其次是实施分类网格融合行动,提升城乡垃圾治理质效。加强城市道路“墙到墙、边到边”深度保洁,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推动垃圾分类融入基层治理,实行“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今年计划再完成32个“四分类”小区垃圾分类房亭建设,实现县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完善提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施垃圾填埋生态修复工程,奠定“无废城市”和“双碳”目标的坚实基础。
再就是实施“大城管”智慧运行行动,推进城市管理科学高效。丰富城市驾驶舱内涵,构建“一屏统揽、一网统管”的智慧治理格局,健全“大城管”体制共建、信息共享、问题共治、实效共评机制,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及城管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运行质效。构筑数字违建AI智能比对、数字城管适时评价等智能化运用场景,及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加快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县将以县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以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更好保障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