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1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乡土
2024年01月13日

鳑鲏与河蚌的“种间合作”

阅读量:5238

李志勇

在动物界中,物种之间互帮互助现象大量存在,科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种间合作”。鳑鲏与河蚌就是其中较为奇特的一对。

鳑鲏是一种淡水鱼。在我们盐城地区,常见的是七彩鳑鲏,它们体形不大,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现出斑斓的七彩纹路,具有一定的观赏和食用价值。在野生环境下,鳑鲏因为体形较小,虽行动敏捷,却也无法保证鱼卵的安全,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繁衍后代。经过长期寻觅和不断实践,它们把养护鱼卵的任务交给了河蚌。

河蚌生活在内河水域,觅食时会张开两片蚌壳,让水流通过蚌壳,蚌壳里藏着河蚌的产卵管。每年的春秋之交是鳑鲏的繁殖季,这时,雄鳑鲏和雌鳑鲏会结伴游到河蚌的栖息地,寻找合适的“产房”,而张开觅食的河蚌正好暴露了它的产卵管,雌鳑鲏就会在河蚌张开贝壳的当儿把它的产卵管插入河蚌的进水孔,把鱼卵产在河蚌体内。

进水孔是河蚌呼吸和进食的通道,那里有极为丰富的氧气供给。在这样的条件下,鳑鲏的鱼卵孵化率非常高,孵化出的幼鳑鲏会在河蚌体内继续生存,而河蚌的进水孔所带来的大量藻类和有机物,就成为小鳑鲏的食物。在河蚌双壳的保护下,小鳑鲏会安全地成长,大约30天后,小鳑鲏便可离开河蚌,去过独立生活了。

不过,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借蚌育儿”的鳑鲏只是坐享其成,其实,它也是河蚌的后代——钩介幼虫的“养母”。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当怀孕的鳑鲏出现在河蚌附近,河蚌也会迅速挤压蚌壳,使钩介幼虫通过出水孔游出来,附着在鳑鲏的鱼鳃上,鳑鲏的身体受到附着物的刺激,会生成一个皮囊,把这些钩介幼虫包裹起来。就这样,钩介幼虫靠吸食鳑鲏体内的营养存活。半个月后,钩介幼虫长成幼蚌个体,就会从皮囊脱落,也去过它的独立生活了。

鳑鲏与河蚌这两个不同物种的生物,只因共同的需要而充分发挥各自所长,成为互利互惠的“忘形之交”,说明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永远是生物生存的智慧之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