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显“十里菊香”IP品牌特色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洋马镇党委
今年以来,洋马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推进文化发展和文化融合,加快文化强镇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地区特色、文化自信日益彰显:成功举办第七届江苏菊花文化艺术节暨第二十八届洋马菊花节、“十里菊香”四分马健身跑等活动,相关宣传报道被央视、新华社、美联社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转载,总量达480余家次,覆盖量达4.7亿人次;“洋马菊花节”作为盐城市唯一代表,被授予逾20年“中国节事卓越品牌”奖;“十里菊香”四分马环线成功入选2023年江苏省最美跑步线路年度榜,并跻身网络人气奖榜首;鹤乡菊海获评江苏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下一阶段,洋马镇将紧紧围绕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深挖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聚力拓展以文化城、以文促旅、以文赋能,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文化兴、百姓乐”的精彩华章。
一、以文化城,打造文化振兴“新高地”。聚焦乡村文化振兴重点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出发点,着力丰富载体、夯实阵地、创新形式。一是推动文化阵地建设。让文化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提供“物理空间”,按照“六有”标准,扎实推进全镇“1+8”新时代文明矩阵提档升级;对标省五星级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全面提升新灶村公共阅读空间服务效能;打造药材村中医药文化服务阵地“国医堂”,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弘扬传统中医养生理念。二是深化文化品牌打造。让文化在农村传播拥有“固定空间”,打造“习语‘聊’亮·响菊乡”品牌,持续开展“洋”帆奋进大讲堂、“青言青语”宣讲比赛,成立菊田里的“小说家”志愿服务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组建小淮剧、广场舞、红歌队等文艺团队,形成“一村一文化特色、一村一文艺队伍”。三是丰富文化惠民活动。让文化服务浸润日常生活成为“生命空间”,持续开展送戏下乡,组织传开展文艺活动,深化理论宣讲、全民阅读、移风易俗等活动,为群众送去多样“文化大餐”,并逐步实现由“政府端菜”向“群众点菜”转变。
二、以文促旅,打通文化振兴“主动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挖掘菊文化内涵,打造更多参与式、体验式的综合性消费载体。一是打造多元文化实践基地。串联王老吉菊花种植基地、贺东村史馆、药材村国医堂、菊海中医药文化馆等场所,打造精品研学游路线,邀请全市中小学生学菊理、体菊事、知菊辛,感受中医药传统文化魅力。对接高校、中医院、科研单位,打造中药材种苗培育、研发、推广和实习基地。二是创新特色旅游业态载体。依托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策划组织水上清吧品茶、花田帐篷露营、乡村休闲健身、传统药膳品鉴等活动,开展研学游学、自然观光、农事体验等项目,建设以菊文化为主题的贺东村“十里菊香”民宿,规划以中药材养生为主题的药材村“养心”民宿,丰富文化体验形式和消费模式,切实提升“菊乡洋马”的吸引力和品牌力。三是擦亮“十里菊香”金色名片。以节为媒,以节造势,充分发挥好江苏菊花文化艺术节、洋马菊花节的影响力,精心开展“十里菊香”四分马健身跑、苏菊产业论坛等系列活动,强化新闻宣传和形象推介,不断提高“十里菊香”IP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
三、以文赋能,奏响文化振兴“协奏曲”。发挥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力量,持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做实做优文化服务,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全面进步。一是增强文化产业驱动力。放大洋马“中国药材之乡”品牌,做大做深“菊花+”文章,不断提升洋马健康产业园区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水平,规划打造菊花产业电商聚集中心,巩固发展文化市场强劲增长态势。二是提升文旅产业附加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升鹤乡菊海龙头示范作用,与南京大塘金合作拓展景区场景应用边界,贺东村实施80亩樱花、梅花“容器苗”项目,初步形成“四季有花”,更大程度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活力,加快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三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立足自身资源特色,深入挖掘、讲好“菊花引路人”王长春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持续开展最美洋马人评选,将“家家种菊、人人爱菊”、用勤劳双手播种“美丽经济”的洋马新时代红色精神充分提炼发扬,齐心协力建设宜业宜居新农村,激活“菊乡”文化活力,持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射阳新实践贡献洋马力量。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