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5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读书
2016年05月04日

笔抒千丈乡梓情(代序)

阅读量:1375

戴元辅

贺寿光先生最近推出了一本新作──《情系乡梓.五台文辑》。收辑的是从2002年以来,直到2016年初这15年间,寿光先生为宣传、推介自己的故乡射阳而撰写的各类文稿,包括展台、舞台、讲台、歌台和电视台所采用的相关稿件。这些文稿,不仅有很详实的史料价值,而且有很生动的文学价值。饱含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挚爱,流淌着作者心中悠悠的乡愁。这些可读性很强的文字告诉我们,叙事不一定枯燥,状物不一定无趣,以情入文,文彩飞扬;以文载道,道德文章;一击三唱,动人情肠。五台文辑中相当一部分文稿就是这样的辞采同才情共舞的好文章,值得一读。推文及人,我认为这本文集及其作者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真情真意。他说海堤:“蜿蜒伸展的海堤,是射阳人奋斗不息的见证。由海堤建设洐生岀来的海堤文化,是射阳人民不畏艰险、开拓创新;兴利除弊、务实奋进;团结奋斗、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

他论移民文化:“移民文化具有独特的移民精神以及开放性、兼容性、先导性等特点。多次、多点、多年移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射阳宽容、和谐、开放、敢为人先的文化特质。”

他评述红色文化:“华中工委选择射阳,决不是偶然的。是射阳的民风、民心、民情决定了这段红色历史必定镌刻在这里。华中工委在射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包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忠于理想、忠于人民的服务精神;敏于调查、敏于实踐的求是精神;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的无我精神。”

他讲地理文化:“射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不可替代的地理文化。一是南北在此合,陆海在此分;二是丹顶鹤到此不再南飞,黄梅雨到此不再北行。兼收海陆、并蓄南北的地理文化,造就了射阳风情的多元性,风物的多样性,风光的多彩性。”

他看海洋文化:“苏东新海洋文化赋于射阳与时俱进、外向兼容、不畏风险的进取胆略。”

他对射阳文化的论断:“射阳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正能量充足,如何释放这种正能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推进,不断地树立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为射阳早日实现后发崛起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是多才多艺。寿光先生是射阳本土上“才学识三长,识为尤重”的“笔杆子”,素以多才多艺享誉地方文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他领衔的团队创作的淮剧剧本《奇婚记》,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他本人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他的曲艺创作也好生了得,作品《漫天要价》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曲艺卷》,他的儿童文学也颇有建树,发表过小说、诗歌、散文,单篇散文《渡工与老师》被中国语文出版社、延边岀版社等数十家出版单位收入教辅书,他结集一本散文随笔集《教圃内外》,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他的文化游记《中华(国)第一景》在海峡两岸出版发行……远的不说,就说他这本书吧,有各种大、小型展览的脚本,也有综合性演岀的舞台剧本,还有不同讲台上的讲稿,综艺演岀的主持词、歌词,电视宣传片脚本等等。这些文稿形式多样,主题却很集中:宣传射阳!

三是亲力亲为。他的多才多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他刻苦努力、亲力亲为的“水到渠成”。

一九六九年他应征入伍到上海,写作才能被警备区政治部发现,抽调到警备区创作组,进行军旅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上世纪七十年代就上了《解放军文艺》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专辑。退伍后,以临时工的身份被抽调到县文教局创作组写作宣传射阳一个典型──新潮九队的长篇小说。一九七九年进入江苏省戏剧学校编剧进修班学习写地方戏曲,就是写淮剧剧本。一写就是十年。那十年是他大拼命、总爆发的十年。《奇婚记》、《宝砚记》、《将军泪》、《未了情》……一部部淮剧作品横空出世,一九九一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为他出版了第一部淮剧剧本专辑《贺寿光戏曲选》。后来,县委决定让他担任县文联专职副主席、主席,射阳报社总编辑,工作性质决定了他还是不停笔,他本人更是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为宣传射阳不遗余力、奋笔疾书。先后出版了《业余写作及投稿指南》(江苏教育出版社特约,列入“跨世纪农村书库丛书”序列),《贺寿光戏曲续选》,《新闻的眼睛文艺的翅膀》,《锦绣射阳》,《自乐网文》等多部作品集。二零零二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成立,贺寿光被县委任命为该局党委书记。从那时起,一连七届的经贸洽谈会文艺演岀都由贺寿光担任总撰稿。第五届活动结束后,贺寿光退二线去盐城“打工”,但县里“不放过他”,到搞活动时,还是请他回来,他也总是毫无怨言,及时返回参加晚会工作。一直干到第七届经贸洽谈会结束。组织晚会的同志都有个心照不宣的共识:“贺大爷”到场,大家心里就有底了。有点“定海神针”的意思。后来,县里要搞一个城市规划展示馆,要选一位文稿总撰人,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贺寿光。一部文稿,就是一部射阳的小县志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沿革、风俗、民情、人物,无所不及,无所不包。贺寿光的亲力亲为,有一个重要的动因:创新。搞全方位的大型展览,决不是资料堆砌、文档展示,而是要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精心提炼,悉心创作。以“青葱湿地”、“水绿鹤乡”、“蓝色引擎”、“金色产业”、“银色业态”、“红色数据”这个色彩系列来叙述城市风韵,是一个创造,形象、生动、准确,也很抓人眼球。再如“三个射阳”(射阳侯国、古射阳县、今射阳县),农业银色文化的“三个代表”(大米、大蒜、优质棉)等提法,都让人觉得新鲜。贺寿光有一个观点:写作,包括纪实文稿的写作,都必须力求创新,作者要努力做到“言前人之未言,知今人之未知。”写作就是个体劳动,必须亲力亲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些年,贺寿光还参与了县里多部形象宣传片、招商宣传片的撰稿、拍摄,都取得了很大成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新意。新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下功夫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一种亲力亲为。

(这是作者为《情系乡梓.五台文辑》一书所写的序。限于篇幅,本报发表时有所删节。)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