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刻理解绿色发展内涵 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模式
杨征宇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我深刻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和《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原文著作,感触良深。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环境这一受众面最广的公共产品作为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未来5年生态环境领域的主题,明确了生态环境发展的理论与目标,即绿色转型、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角下,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重点任务,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深刻认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历史经验证明,先污染再治理的西方模式不适合中国,每到冬天便穿上由雾霾组成的黑色新衣是人民群众所厌恶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污染作为代价,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这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迫切要求。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环境美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内涵。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以绿色工业为引领,生态旅游、绿色能源为多点支撑的绿色发展模式才能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才能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坚定信心,守好碧水蓝天
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我国走过了飞速发展的十年,我国GDP从53.86万亿元发展至114.37万亿元,工业总产值也在十年间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在这辉煌成绩的背后是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碳排放总量由2012年的82亿吨上升至101.5亿吨,雾霾、酸雨、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十年间,我们通过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逐项消除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耀眼的成绩——盐城PM2.5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4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27.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从72.2%攀升至87.4%;建成大丰区新丰镇荷兰花海、射阳县洋马镇鹤乡菊海等诸多景点,将昔日的盐碱地、撂荒地变身为享誉全国的美丽景区,直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些成绩来之不易,重任始终在肩,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持续巩固成果。
三、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模式,进一步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点任务
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是一场全新的经济革命,其目的是要开发利用每一份非碳能源,合理利用每一份资源,抓实抓细每一克污染物的排放。一是要加快以绿色机械为代表的绿色工业的转型,壮大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二是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利用风、光、水、氢气等非碳自然资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围绕新能源、新动能产业补链强链。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三是要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开展绿色能源马拉松、低碳建筑大比拼等比赛,全面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强化企业排污者责任,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立足生态抓生态,加快推进绿色产业体系构成,高标准抓好污染防治、高要求推进问题整改、高质量贯彻新发展理念,逐梦绿色低碳发展,擦亮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底色,射阳山水定将“底色”更浓、“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作者单位:射阳生态环境局)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