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家阿英长孙钱荣毅来临海寻根圆梦
本报讯(通讯员 张同祥 徐廷廷)“我父亲钱小惠13岁参加新四军服务团,15岁和大伯钱毅等兄弟姐妹跟随爷爷阿英(钱杏邨)来到中五区(今中五社区)华成公司打埋伏……”12月2日上午,著名文学家阿英长孙钱荣毅来到临海镇中五社区寻根。钱荣毅在临海镇党委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来到八大家老街、中五社区红色历史展室、原华中兵工厂旧址、原华成公司旧址、阿英生活过的旧址、双洋港口、临海镇纺织展陈馆、临海镇非遗传承工作室等处寻访。
“1942年底,为了粉碎日寇第二次大扫荡,盐阜区军民作了紧急准备,精兵简政,疏散非战斗人员,我爷爷阿英率一家人从阜宁停翅港经东坎、八大家来到阜东海边中五区华成公司打埋伏,一直到1944年6月底,在中五住了近两年时间。”今年73岁的钱荣毅,作为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成员,对新四军历史有很深研究。
“爷爷阿英在中五开始主编《新知识》杂志,后来又兼任了《盐阜报》副刊‘新地’的主编。发表了《扫荡记》《春荒记》《海啸记》和《岳武穆与共产党》《关于盐阜区的儿童戏剧问题》等反映海边人民生活的多篇作品。为了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阿英还做了大量统战工作,他不仅用文章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还编写剧本,帮助华成公司实警队和工作人员成立剧团,进行排戏,并去三区、八大家演出,为抗战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作用。”钱荣毅介绍道。
走进中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历史展室,钱荣毅驻足细看,聆听红色历史的讲解,展室内镌刻着历史回望、红色印记、浩气长存、薪火相传的红色故事。这里是民族棉纺业的发祥地之一,华成公司的创办,拓展了实业救国的历史实践。这里是革命的大后方,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黄克诚、张爱萍等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的邹韬奋、著名文学家阿英、音乐家贺绿汀、画家胡考、芦芒和车载等在这里战斗过。“我爷爷一家离开中五至今已有80年了,没想到地方党委、政府还这么重视这一段历史,让我们后人感到很欣慰,我父亲钱小惠曾来中五两次寻访,留下了很多日记,多少年前我就想来中五看看,但因事缠身一直没有成行,今天终于圆了我多年的梦想,如今这里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乡邻们生活美满,热情好客,我要将这里情况告知每一位在临海战斗过的新四军后代,组团来临海红色之旅。”钱荣毅感慨道。
在中五红色历史展室,临海镇党委相关负责人向钱荣毅赠送《射阳故事》《临海志》《镌刻在临海大地上的红色记忆》等书籍画册。钱荣毅向中五社区党总支捐赠《黄克诚画传》《第四军三师简史》《铁流》丛书《踏着父兄的足迹》《钱毅烈士纪念文集》《钱小惠苏北日记》等红色历史书籍。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