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12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走鹤乡
2023年12月04日

菇乡盛开文明花

——四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阅读量:464

本报通讯员 张永成

四明镇是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之乡。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上新台阶,弘扬新时代文明的主旋律,日前,四明镇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对接群众需求,创新方式方法,以“温暖秋冬”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之花在四明镇菇乡大地绚丽绽放。

理论宣讲,春风化雨“润民心”。近年来,四明镇文明实践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牢牢把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当成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开创新业绩、凝聚干群的主阵地。全镇23个村(社区)全部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各党总支书记任站长,明确为文明实践工作第一责任人,并以各站为依托,文明实践志愿者进村庄、入企业、上街道、到社区,通过报告会、讨论会、黑板报、微型党课、板凳课堂、读书交流等,和党群面对面,开展多场次、多维度的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惠民,丰富多彩“悦民心”。四明镇文明实践所以群众文化需要为导向,紧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完善和推进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综合文化中心,各村都建有文化广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编排歌舞、小品、朗诵等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组织开展送文艺进社区惠民演出、播放公益电影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象棋赛、篮球赛、歌咏赛等群众性娱乐活动;多层次开展文化服务、理论宣讲、科技服务等其他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各类传统民俗、年俗活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把文明实践融入群众生活,把幸福生活送到群众家中,有效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明风尚,成风化俗“塑正心”。在全面开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过程中,四明镇积极探索“向上向善”模式,通过讲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故事,用文明新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实际成效,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镇文明实践所开展评议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射阳人等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开展道德评议、陈规劝阻、陋习制止、违法严查、文明宣传、家风家训宣讲等活动80余场次,广泛开展一创、一评、一推、一队、一榜、一册、一场“七个一”主题文明实践,感悟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有效调动村居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群众在参与中向上向善,自觉为文明实践“添彩增光”而自豪。

关爱活动,助人为乐“暖民心”。四明镇23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不断完善队伍建设,陆续成立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康、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文明风尚、创业帮扶等十支志愿服务队。十支队伍突出政治服务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接地气的“家门口”志愿服务。行走在四明镇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斑马线前,举着小红旗指引着人们注意交通规则,帮助搀扶行动不便人员;大街小巷,手提扫把、无数次弯腰捡拾垃圾;十字路口,手提反诈骗宣传资料,边发放,边反复教导和叮嘱老人;村民红白喜事家中,讲解勤俭持家的好处;夜色下,不畏酷暑严寒沿街巡逻;我们的节日,邀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共度重阳、元旦、春节,把温暖关怀送进群众心里。遍地都是志愿者,已成为四明镇田野乡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