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访陈家村
人在旅途
□陈允标
早就听祖辈们说,我的祖籍地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阜田镇陈家村。据说陈家村村貌优美秀丽,民风仁爱宽厚,民居错落有致,故早就有去陈家村寻根的念头,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没能成行。
深秋时节,有机会跟随义门陈归化庄盐城宗亲一行去江西吉水寻根。听到这一消息,兴奋了好多天,出发前一天晚上,尽管早早洗漱休息,但一直辗转反侧到凌晨仍无睡意,脑海里不停地想象陈家村的模样和陈家村的亲人,后不知过了多久才眯了一会。
大巴在高速上飞驰,我的心似乎比大巴飞得更快,早已飞到魂牵梦萦的陈家村。
第二天上午,当我们一行150余名盐城陈氏宗亲冒着蒙蒙细雨赶到陈家村时,远远就看到立在村口大路旁“陈家,陈诚故里欢迎您!”的标志建筑。在参加完一些缅怀先辈活动后,我和几位同行的宗亲一起走访由曾五次出使西域的著名外交家、“一带一路”先驱者陈诚先祖一手打造的陈家村。
据史记载陈家村起源于明朝1400年,当年35岁已是进士的陈诚回吉水县阜田镇上陈村省亲,焚黄期间,考虑到祖居上陈村地域狭小,为后代生存也为自己老有所居,决定另辟住地,把上陈村的祖业留给了兄长,在祖居东南三里万华山脚下的陈家村这块风水宝地开基建房。后因公务回京,又去广东任参议,加之,经济拮据,新居建造被迫搁置二十多年。直到1422年才继续修造,1425年完工。陈诚迁入新居地名起初称垅冈,又因所处周围都长满荆树,别名荆林,因地处万华山下,接邻峡江中堡崇山峻岭之中经常有盗贼出没,受此影响当地民风强悍,械斗与偷盗横行。陈诚见此情况,一方面责令地方官府严惩地痞劣绅,一方面亲自安抚与教化乡民,制定了重人伦、崇学样、敦节俭、正婚姻等10条家法,训正心术、训教子孙、训务本业等10条家训以规范乡民的行为,处处以身作则倡导仁厚的社会风气。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社会风气好转,乡民安居乐业。1427年,时任永新知县柯暹前来拜访陈诚,闻见乡里一片祥和,对陈诚亲力亲为推崇仁厚社风大加赞美,亲笔题写“仁厚里”三字相赠,后当地村民便称仁厚里陈家。中纪委监察部网站2015年8月4日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六江西义门陈:忠孝为本,耕读传家。
经过600多年的变迁,目前,陈家村129户全部姓陈,无一他姓。全村370个人口中,除外地嫁入和交流到陈家村任职的干部外,其余的全部姓陈。尽管如此,如今的陈家村人依然崇尚仁厚之风。
站在陈家村西边的万华山半山腰上俯视全村,美景尽收眼底。村庄依山傍水,呈南北走向,东低西高。村内三横三纵的水泥路,沟河交错的水网,错落有致的居民楼勾画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盛世画卷。
走进村中,村民们争相向我们问好,有好多人将我们一行引到家中入座。为我们拿来自家种植的水果,并沏上了上好的茶水招待我们,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家的氛围……
得知我们坐了将近15个小时的汽车前来寻根时,村民们主动当起了导游,边陪我们逛村边给我们介绍村里的情况。从陈家村的起源讲到仁厚里的来历,再讲到陈诚致仕回乡修建的大参第,接着又讲了翰林第等。村民们还讲了历时六百余年保存完整的古井、古塘以及陈诚从西域移植过来亲手种的柏树与奈树。在村头的一棵樟树前,村民们介绍,这棵樟树至今有近600年的历史。此树树干直径约有2米多,需8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将树干合围起来,抬头仰望枝繁叶茂。再走近一看,树干的中部有一个脸盆大的树洞,根部有两个树洞。沿着中部的树洞向下看去,整个树干似被掏空了的“蒙古包”。尽管这样,几百年来,樟树经历过无数次自然界的磨难,却依然屹立在村头,也寓意着陈氏后裔枝繁叶茂,兴旺发达。接着,我们到村中的陈氏宗祠内参观了明朝永乐年间状元曾棨书写的《承恩逸老之堂》匾额以及吏部尚书王直写的《木天振彩》牌匾,陈诚著的《竹山文集》家藏木刻版等。
在陈家村走访了解到,由于陈家村地理位置特殊,加之可耕种农田面积较少,村里主要种植菜苔、绿叶菜、苦瓜、谷子、桔子、井冈蜜柚等农作物,村民空闲时间较多。勤劳的陈家村人和其他地方的村民一样,每年春节一过,青壮年便外出打工,但每年春节前则必须回来,尤其是男性村民。因为在陈家村有“吃朝里肉和喝椒茶”的习俗。
陈家村人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至今仍保留着“流水席”的习俗。村中哪户一旦有红白喜事,则要办“流水席”,流水席的食材主要是自家种植的菜苔、绿叶菜、苦瓜和养殖鸡鸭鹅以及牛羊等。而大厨则由家族里男丁担当,而流水席一般都摆在自己家或陈氏宗祠里。
如今的陈家村居民在陈诚仁爱宽厚的治村理念熏陶下,民风淳朴,朴实无华,村里水渠纵横,阡陌交错,已然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最美是那家乡的人,天天多唱歌,年年多欣慰。一方水土一方情哎,生在心里地根……”在回程的大巴上,我情不自禁的打开手机,听着这首《家乡美》,任由泪水在缓缓地流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