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4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钩沉
2016年04月28日

射阳记忆

阅读量:9923

地名渊源

■八大家

八大家位于我县临海镇境内,现称八大家居民委员会,是全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村(居)之一。

八大家之名源于清同治年间,距今约150年左右。那时,这里的土地属王廷连等王家六户所有,面积达2700多顷。他们建宅于盐河(现已淤塞)东岸的高墩上(现镇政府东侧),和盐霸马步祥、史国前两家的房子连成一片。在地广人稀的荒草滩上,高墩上的八家高房大屋,十分引人注目,因此,这里被人们称为“八大家”。1919年华成公司来这里垦殖,王姓人家将土地全部卖给华成公司,华成公司将“八大家”改为“桥公店”。至20世纪40年代,华成公司解体,“桥公店”的名称也随之消失。1940年,在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八大家”重现繁盛,一条东西街绵延三里多长,两边店铺紧紧相连,家家檐牙相接,市场一片繁荣。1941年,“八大家乡”正式建立。1943年,经阜东县批准,建立“八大家市”,辖五镇一村,成为盐阜地区的敌后根据地。此时,八大家的市场发展至最盛时期,这里有粮行、布行,有银楼、酒店,有旅馆、百货店。抗战时期,新四军三师供给部曾设在此地,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等人经常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三师后勤部宋乃德同志还在此开办了新东商行,文艺界的贺绿汀、芦芒、钱阿英等知名人士都曾住过这里。

建国后,这里一直是乡(公社)、镇政府所在地,是临海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8年“公社”化后,八大家大队因地处八大小街而得名。1983年大队改村时,改为八大家村。2002年村组合并时,八大家村同周围的新光、海镇居委会及农联村合并,称为八大家居民委员会。

■营防口

营防口位于我县四明镇和滨海县五汛镇交界处,是射阳河水流的一个三岔口。这里水面宽阔,水流湍急,水草密布,鱼多虾肥,偶尔可看到巨大笨重的老鼋领着小鼋在水里扑腾嬉戏,溅起朵朵浪花。靠近四明镇九坛村一侧茂密的芦苇丛中,有一个时隐时现的土墩,传说与老鼋有关。

相传黄海龙宫有一位鼋将军,因耐不住龙宫寂寞,有一天趁龙王打盹的空儿,偷偷地溜出龙宫,从射阳河口逆流北上,来到营防口,安营扎寨住下来。

鼋将军闲来无事,便在水里扑腾嬉戏,卖弄自己的本领。它这一卖弄不打紧,过往船只倒了霉,常常是船翻人亡。不知翻了多少只船,死了多少个人,鼋将军仍劣性不改,继续作恶。

屈死的冤魂结伴来到玉皇大帝面前告状,玉皇大帝非常生气,责令黄海龙王迅速缉拿凶手,为民除害。黄海龙王便派虾兵蟹将捉拿鼋将军。

虾兵蟹将来到营防口,传达了龙王的旨意。可老鼋不想回去,便和虾兵蟹将打斗起来,直打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最后老鼋败下阵来,匆忙躲回自己事前挖的大洼塘里,厚厚的甲壳护住身体,任虾兵蟹将刀来枪往,也损伤不到它的一根毛发。最后,昂剌将军想了个主意。这一天,虾兵蟹将又来叫战,鼋将军冲出巢穴,和虾兵蟹将再次打斗起来,悄悄躲在一旁的昂剌将军迅速潜伏到老鼋的巢穴里。老鼋打斗不过,又败下阵来,他刚要躲进洼塘里,昂剌将军挥动利剌一下剌穿了老鼋的肚子,并用头顶着老鼋,和虾兵蟹将一起回龙宫交差了。

如今,在四明镇九坛村一侧还可看到时隐时现的小土墩,那就是老鼋掘巢穴时留下的。据说,现在偶尔见到的鼋就是鼋将军的后代。

■鲈鱼港

从前,射阳境内人烟稀少,到处都是柴草滩,獐、雉、鹿、兔成群,自由自在地在草滩上奔跑追逐。河港里,处处是“鱼跃虾跳蟹起楼”。后来,射阳县有不少地名就是由这些水产品的名字而来,据说,我县射阳岛公园旁的支鱼大坝、海通的鲤鱼港、千秋的鲈鱼港等,就是因为那里盛产支鲻鱼、鲤鱼和鲈鱼而得名。下面我们就说说鲈鱼港这个地名的由来。

相传某朝的一年春天,有个叫李四的人在射阳河滩上打猎,他发现两只大獐正在吃草,于是,迅速地拿出了箭准备射击。哪知,獐发现了他,忽地一下子跑了。獐拼命地跑,李四拼命地追,遇沟过沟,遇坡过坡。不知跑了多久,也不知跑了多远,就在李四要追上獐的时候,一条水港拦在前面,獐跃入水中,渡水而逃,李四只能无奈地望着对岸,坐下来休息。在休息的时候,他发现,眼前的河港中,成群结队的鱼自由自在地游动、嬉戏。李四看得入神,忽然想到媳妇正在家做月子,不如捉几条鱼回家。他取出了弓箭,向水中的鱼群射去。说来也巧,他第一箭就射中了两条大鲈鱼。不到一个时辰,他射中了几十条鱼——全是鲈鱼。他将鲈鱼用草绳串起来,挂在肩上哼着小调高兴地回家了。鲈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李四的老婆非常爱吃。食后,母子都显得格外有精神。从此以后,李四每天都出去捕几条鲈鱼。他的小孩长得也比别人家的孩子健壮。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地传开了。后来,附近凡是生孩子的人家总要千方百计地到港口去捕几条鲈鱼给产妇食用。再后来,知道此事的更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来捕捉鲈鱼。从此,“鲈鱼港”的名字就叫开了。

鹤乡民俗

■东岳庙会

东岳庙会因庙而名,因庙而兴。东岳庙始建于明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毁于侵华日军之手。2006年,在通洋镇的东岳庙遗址上还发现过“东岳庙”的石刻门额。

据说,东岳庙占地十多亩,坐北朝南,中有正殿三间,后殿三间,东廊房十间,西廊房十间,东西廊房供着大小阎罗像、龙王像、眼光娘娘菩萨、豆神菩萨。正殿正中供着檀香木雕塑的天齐王像。左侧是身高丈余着四大金刚泥塑像。右侧是观音像。后殿正中供奉着天齐王站像,左侧是十八罗汉像,右侧是三宫架像。大院天井东边有一棵白果树,树干直径一米多,西边有一棵狗骨树,直径也有一米多,两树遥相对应。

东岳庙会一年有几次,如正月元宵会、三月春会、七月河灯会。就说三月吧,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为东岳庙出会,人们将庙内三宫架抬到北街头为出架。晚上出灯会,各行各业门前都挂上各色各样的灯火(灯笼),到出会正期,有马弁保驾回朝,耀武扬威,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三月二十八日为正会,更是人山人海,各行各业都有赶会的集体。如屠宰业有“平台”小戏台、米行业有“优秋”木制框架十几台、皮鞋匠业有“走马灯”、理发业有“水母娘娘”、“判官”……三十六行七十二业,行行都有一出戏,从早到晚看不完,人们川流不息,流连忘返,一时盛况空前。

鹤乡特产

■秋白梨

射阳秋白梨是我县特产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0万亩,总产5万多吨。其果肉洁白如玉,似霜如雪,其果实个大、体圆、皮薄、肉厚、色佳、汁多、味香甜。

秋白梨营养丰富,含有各种有机酸、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除鲜食外,也可以加工为罐头、梨汁、梨脯、梨酒、梨膏等各具风味的保健食品,还可入药医病,有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医疗功效。

■蒜薹

射阳是江苏省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之一,所生产的蒜薹早在1996年就注册商标为“青龙”牌蒜薹,1997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1999年被“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优质产品。青龙牌蒜薹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流程,采用不盖地膜、不用激素、坚持手拔苗等独特措施,其色泽碧绿、入口无渣、耐贮藏。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国内近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昔日热闹的朝阳街

 

鹤乡之最

■最长的河———射阳河

射阳河,古名潮河,又名射陂,也称射阳港,是由射阳湖湖水冲蚀而成的天然河道,河也由此得名。射阳河是苏中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最大干河,西从宝应射阳湖起,向东流经建湖、阜宁、滨海、射阳等县,全长198公里,河口宽100—450米,水深5—11米,曲折系数43%。射阳河流域面积4036平方公里,涉及盐城市4个县,养育着近400百万盐阜儿女。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这样一首歌道尽了射阳河的富庶祥和:“射阳河,八十八道弯,弯弯都是金银滩,棉花白,稻穗黄,虾肥蟹壮鱼儿胖,更有那一望无际的马家荡……”这曲“射阳河畔好风光”,以其优美的旋律,精辟的词语,折射出了射阳河丰富的历史文化。

射阳河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是昔日烟波浩淼的射阳湖连接大海的一条通道。据记载,楚汉战争期间,项羽的叔父项伯在鸿门宴上助刘邦脱险,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射阳侯,所属封地里的湖泊便得名射阳湖,这条悠长的河道也因射阳湖而名传后世。而在盐阜大地,老百姓却用这样一则民间传说来演绎射阳河的形成:相传,上苍看到淮东大地钟灵毓秀,却备受水患肆虐,就派一只老绵羊和一群小羊到淮东挖河排洪。在挖河过程中,善良的老绵羊为了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每遇村落就自然拐弯,一直到达大海,就形成了这弯弯相联的河道。人们为了感谢老绵羊,就称之为“谢羊河”,由于方言和字型的相似,逐渐形成了射阳河的名称。

射阳河上自里下河水网地区,下到黄海入海口,就好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横亘于苏北大地之上,养育着盐阜大地的儿女。清晨,旭日东升,满河红晕,泛着点点银光;傍晚,夕阳西下,一抹红云远挂天际,撒网的渔翁,时断时续的号子,构勒出一幅幅渔歌唱晚的水墨画卷;夜晚,射阳河更是灯光桨影,消融了人们白天的疲劳,荡漾着温馨的故事。

■最古老的树———特庸的银杏树

位于特庸镇码头村第四村民小组张万余宅旁,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据考证,这棵树是1386年苏州阊门张姓来此落户时栽种,历经21代。现树高20余米,粗3.97米,树龄600多年,为射阳境内最老的银杏树。

这棵银杏树还被人们称为将军树,为何称之为将军树,这里面有一个传说。

相传当年张姓人家拖儿带女并携带三样物件(一头牛、一把蟹钩子、一棵银杏树)来滩涂落户。一到这里,张家便种下带来的这棵银杏树,作为捕捞船只的船桩。

一晃几百年过去了,这棵银杏树越长越旺,越长越奇。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次日本鬼子到北洋镇扫荡,发现了这棵又高又壮的银杏树,准备将它砍下来造手榴弹柄。一位日本鬼子翻译官刚准备用斧子砍树,突然,树杆上窜下来一条几米长、碗口粗的大蛇。大蛇“呼”地一下用尾巴将翻译官卷起,摔死在树下,其他日本鬼子吓得仓皇而逃。当地老百姓知道后,无不拍手称快,把它亲切地改称“将军树”。

现在,这棵古老的银杏树仍然生机勃勃。它的树冠呈圆形,直径约20米,每到春夏季节,银杏树枝繁花盛,凝绿滴翠,远看如玉扇矗立原野,近观则如绿色华盖郁郁葱葱,非常壮观。如今,这颗古老的银杏树已被列为文物,县里还将此树列为射阳十大景观之一。

历史纵横

■华成公司忆旧

华成公司,原名庙湾华成盐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成公司。该公司于1917年8月在上海辣斐德路挂牌成立。公司由冯国璋、朱庆澜、张謇等当时富绅及官场巨擘集资创办,创办时的总经理是张謇,董事长是朱庆澜,总部设在上海。

华成公司废灶兴垦后,大片土地无人承包耕种,劳动力显得非常匮乏。为解决种田人手不足的问题,华成公司决定到人口居住密集的启东、海门一带招人过来种田,当时称作“设处招佃”。为了提高佃农的积极性,对那些举家过来种田的,不但无偿分给房子住,而且还奖励牲口(包括耕牛在内),自养自繁,收益全归自己所有。对那些未全迁移过来的“半家户”,公司又与南通大达轮船公司签署协定,开通了华成公司直达南通的轮船航班,解决佃农逢年过节返乡的困难。随着岁月的更替,从启东和海门迁徙过来的佃农就在华成公司扎下根来。

华成公司当时仅次于大丰公司,是长江以北的第二大公司。华成公司发展重心在射阳河北,而在射阳河南,也相继涌现了70多个大大小小的垦植公司。他们仿效华成公司的做法,也到启东、海门一带设处招佃。大批启东、海门人从那时迁移到我们射阳居住种田,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对传播科学植棉技术、沟通射阳人与启东海门移民之间的人文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互补作用。

■苏北“小上海”的由来

1918年,南通实业家张謇委托束曰璐到东部沿海垦荒植棉,以“合资垦植、德施于民”之意,取名“合德垦植公司”,投资75万元,垦地3.5万亩。1921年,束曰璐又投资6万元,在合德公司西北垦地3000亩。1925年,经两家公司商定,以“合股投资、兴办农业”之意,改公司驻地为“合兴镇”,此时,合兴镇初步形成集镇雏形。到1928年,合兴镇已发展成为棉花丰盛产区,年产皮棉五至八万担,并迅速成为棉花的集散地。南至大中集、北到东坎镇,所产棉花都集中到合兴镇来销售外运,就连南通、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纱厂,也都来此设点购棉。南通富商陆彦桥所开花行收花量十多万担,并用蒸汽机带动十多部“小铰子”自己轧花加工。本地的大小绅商,也大都吃棉花饭。有的为客买卖,收取佣金;有的自己收购,用内河民船运往南通,或用海船运至青岛再换大轮船运至上海。

随着棉业的兴旺,手工业、商业等也迅速发展起来。1929年,合德公司和当地士绅联合起来,扩街市,办工商,于是糟坊、磨坊、酱坊、油坊、染坊等手工业作坊应运而生。

为了存放和收购棉花,国议员陈伯盟的五弟陈如璜于1930年建起了“建德仓”(铅皮苫的大仓库),“小庙口”出海口处初步建成商业码头的雏形。陈如璜又与合兴镇镇长庄绍棠、江苏省农民银行合兴办事处业务员兼主任赵松楼计议,利用射阳港可以通航大轮船的有利条件,采取租用外商轮船的办法直接与上海贸易,运出棉花,购进“五洋”杂货,再批发出去。他从上海合众公司租来了“姆佑号”、“开林号”大轮船,停靠在“小庙口”,用小驳船驳运货物,开通上海——合兴镇的航线。继合众公司之后,其他公司的十几艘大轮船也来往于上海与合兴镇之间。苏北联运公司海达快轮还将许多物资转运到安徽、长江口等地。此时,合兴镇已成为事实上的“贯通苏北运输之总枢纽”。小洋河里驳运货物的船只一条挨一条。因货物多、船运慢,就雇人用手推车推,日夜不停。繁华的合兴镇,白天人山人海,夜晚灯火通明,富商巨贾都视合兴镇为淘金之所。

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寇封锁长江,京沪、徐淮交通受阻。其时,合兴镇暂得偏安,所以,上海、崇明、福州、新浦、青岛、泰州、兴化、淮安、靖江等地大商经海道运输蜂拥而至,抢做生意。“小庙口”货物堆放如山,合兴镇市面日益繁荣,时有“苏北小上海”之称。

鹤乡情韵

■射阳县杂技团

射阳县杂技团始建于1957年,为县财政差额补助的集体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文广新局。建团以来,在党和政府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杂技人的拼搏,县杂技团的杂技、魔术节目在全国、省、市杂技比赛中屡获殊荣:曾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百花迎春”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3年,《手技·激情飞扬》在首届江苏省文华奖比赛中同时获文华编导奖和精品节目展演奖,并入选第九届全国杂技比赛;魔术《羽》获第六届江苏省魔术比赛金奖,并应邀参加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魔术节;2014年,魔术《羽》获第五届长三角江、浙、沪、皖三省一市“金手杖奖”魔术比赛精英舞台组金奖;2015年,县杂技团创作的杂技节目《顶·梦》荣获江苏省第二届文华奖大赛“文华优秀节目奖”;7月份,魔术《羽》在美国第三十届夏季国际艺术节中再获银奖;10月份,杂技《扇舞丹青·头顶技巧》又惊艳世界杂坛,喜获第十五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最高奖——“金狮奖”。县杂技团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青年女演员孙秀芝于2013年在江苏省第六届魔术比赛中荣获金奖,应邀参加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魔术节展演,在2014年10月荣获第五届长三角地区“金手杖奖”大赛精英舞台组金奖之后,又于2015年6月荣获盐城市首届“盐渎文化新人奖”。

近年来,县杂技团在积极做好文化惠民的同时,一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巡演,年均演出达500场。先后有近80人次分赴韩国、新加坡、泰国、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2012年元月,县杂技团受文化部委派赴欧洲荷兰、马耳他等国家进行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2016年1月12日,应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邀请,县杂技团赴北京参加了“金猴迎春中国年”《中国文艺》春节特别节目的录制。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县杂技团的小演员们精彩再现了吴桥国际杂技节金狮奖的作品——杂技《扇舞丹青·头顶技巧》。2016年2月,《扇舞丹青·头顶技巧》再次在第五届西班牙菲格拉斯国际杂技艺术节中获得最高奖--金象奖,取得了中国杂技艺术的开门红!

日前,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一行来我县考察。在观看了《镜中人·耍花坛》、《羽》、《扇舞丹青·头顶技巧》等一批精品杂技节目表演之后,他对我县杂技团给予高度肯定,向县杂技团抛来“橄榄枝”,希望加强与县杂技团的合作,将包括杂技艺术在内的中国文化推向全球,有力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今天的县杂技团仍然坚持不断前行,坚持打造精品节目,在为全县人民奉献出更加精彩的演出的同时,走出国门,向世界推介射阳杂技文化。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