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引领奔富路
——访县老科技工作者、海河镇塘洼村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飞
本报通讯员 邱训龙 陈德忠 记者 李凤启
“今年我们塘洼村经济合作社1400亩水稻,收获近200万斤稻子,平均亩产达1300斤,又是一个好年景。”县老科技工作者、高级农艺师、海河镇塘洼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陈飞开心地说。
位于射阳西部与阜宁吴滩社区交界的塘洼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该村有9195亩耕地,4216人口,1118户农户,五年前人均收入不足万元,建档立卡户91户,占全村总人口的十五分之一,村级经济亏空一百多万元。2018年,海河镇党委通盘考虑后,将陈飞从镇农林中心下派到塘洼村任支部书记。上任后,陈飞走访调研,梳理根源,决定让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成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辣椒专业合作社,拓展劳动力外出务工挣钱渠道,增加土地价值,孵化土地收入,带领群众致富。
陈飞主动对接上级政府部门,争取扶贫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存量。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底,在县、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塘洼村成功申报了《省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试点项目》。
经过两个多月的说服动员,全村263户流转土地1200多亩,最终成立了“射阳县海河镇塘洼土地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经营过程中,该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入股群众保底收入900元/亩,创造红利另作分红,合作社制定章程、制度,成立理事长、监事会班子,其他村组干部为成员,招聘部分有学历、懂技术、会管理、能吃苦、素质好的股民成立5个专业生产组,每组管理200亩左右农田。并组织人员到其他镇区学习取经,借鉴一整套的管理措施,结合塘洼村情,出台财务(非现金结算)、用工、仓库管理、目标产量考核、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及物质出库跟踪管理等制度。实行费用包干,每亩种子、农药、化肥、机械作业等费用总和在1200元之内,省下费用奖生产组30%,超出费用在管理工资中扣除,完成产量指标(麦子870斤、水稻1180斤)任务的发放管理人员工资100元/亩,超出产量部分奖励管理人员30%,不完成目标产量的生产组在管理工资中扣除减产部分的50%,直至扣完为止。实行奖勤罚懒、超产有奖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生产组的管理人员积极性。在物资采购和大型机械化作业上,充分发挥民主,确保优质、价底、适用、优惠、可信的生产物资购进。作业费用按百姓的三分之二招标作业,陈飞担任义务农技辅导员,统筹协调合作社正常生产管理。
2019年,投入农资成本115万元,获得亩单产稻谷1300斤,总产值154万元的好收成,当年盈利35万元上交村集体25万元,公积金提留和分红10万元。所获得的好效益,列全县村级合作社之首。2020年度,在2019年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担当责任上进一步明确,在百年不遇的低温寡照的恶劣天气下管理出一框长势好、产量高的优质稻谷,根据实收产量,突破1200斤每亩的好收成,合作社仍然创造了好收益。
五年来,塘洼村在抓好党建领民致富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辣椒专业合作社的相继成立,释放剩余劳动力350人到城市打工,年收入达1500万元,因土地入股增加土地价值群众获利80万元,经济作物的引进种植,解决在家人员就业近100人,年收入近100万元,每年全村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塘洼村在带民致富和壮大集体经济道路上走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成功之路。今后,他们将继续扎实工作,砥砺前进,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利用好手机“新农具”、数据“新农资”、直播带货“新农活”提升农民素养与技能,为乡村振兴、强村富民作出贡献。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