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全民阅读
2023年09月28日

花下读书

阅读量:607

连贵

金圣叹读《西厢》时说:“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

花下读书,是对花的宠爱,也是对书的敬重。

我偏爱在桂花下读书。园子里的桂花开了,真香啊!一串一串暗淡青黄的花蕊,张开四瓣小嘴,丝丝缕缕、源源不绝地吐出香气,仿佛看不见的雾笼罩在林间。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桂花:“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他把赏花等同赏画,画幅讲究疏密,在适当处留白——他其实是故意这么说,似抑实扬,极言桂树花开繁盛,密密簇簇的,不然哪有这弥天弥地的香!

桂花没有姹紫嫣红,不在姿色上着墨,娇示于人的正是它的香。因此,李清照说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它的芳香馥郁赢得艳冠群芳的美。

其实在我看来,桂花的形态仍然是美的,黄黄白白,珠串似的,闲静地开在枝头,含蓄,敛眉俛首,仿佛娉婷的少女,任由绿叶搂抱,给人以一种娇怯之美。

在园里走走停停,鼻子凑近花枝,尽力嗅,在每一株花树前都饱吸香气。

园里有石凳石桌,正好读书。在桂花下读书,一年中这样的好日子是不多的。

花下读书,自然不宜攻读、钻研什么学问,宜读闲书。《聊斋》里的草木花实极多,葛巾、黄英、香玉、荷花、玉版、绛雪……也有桂花,“花气随风,香无断际。”(《白于玉》),其无不成精作怪,却又娇媚可人。游目书外,但见园子里的一些花草隐没在山石间,活动了,万物皆有灵性,皆有情态,她们或逗闹或说笑,红飞翠舞,裙带飘飘,这是蒲松龄笔下的花仙妖姬。

花下宜读古诗。古人咏桂花的诗不少,最喜欢朱淑真《秋夜》(亦作《咏桂》)中的一句:“一枝淡贮书窗下”,“贮”当解为“伫”。恬静的夜,一树桂花,俏然伫立于书窗之外,淡雅,馨香袅袅,随风飘进窗里。此时,朱女士正坐在窗下,是作诗呢,还是读书?抑或观花排解清愁?宋朝的花里总带着一些愁绪。

《九歌》里的“山鬼”则快乐得多。“山鬼”姑娘最有情味,“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棋。”她披戴着山花野萝从山里出来,赤豹驾车在前,文狸跟从在后,以辛夷木为车,以桂花作旗,花枝招展,去与恋人相会。缘何把桂花作为旗帜?桂花娇柔,含情脉脉,或为定情物?

桂花树下读桂花,让人浮想联翩。一缕香风穿过林间,枝叶飒飒,远去了,若隐若现,那是战国时代的古风。此时,倘若有人用箫吹一支古曲就好了,箫声悠悠,人坐花下,二目在书,心如秋水。

头顶上花枝摇曳,发出轻轻的絮语。一只黑鸟,落在花枝上,也不知是八哥还是斑鸠,尾巴一翘一翘的,啁啾一声,飞走了,抖落下粉屑花粒,洒在我的头上、身上、书上。人闲桂花落。

其实,在花下坐久了,是闻不到花香的,但我感觉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被花香浸润,饱满、通泰。花下读书给人以无可名状的欣悦感。

花下读书者众,自然不都在桂花之下。鲁迅爱在丁香和木槿花下读书,即使搬到不能栽花的住所,案头也要摆一盆花,桌上有《花镜》《广群芳谱》。冰心喜欢在玫瑰花下读书。她在协和女大读书时,“大礼堂廊前台阶两旁就种着一行猩红的玫瑰,又红又香,而且花朵也大到像一只碟子,我们同学都爱摘一朵含苞的花蕊插在鬓上。我还写了一首诗《玫瑰花荫下》。因为那一行玫瑰的确又高又大,枝叶浓密,我们喜欢坐在花下草地上,在香气氤氲中读书。”(《只求凡人的幸福》)冰心至老都不舍玫瑰。

花下读书,自然谈不上精骛八极、纵横千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可以让你远离尘虑,陶然于花香中,徘徊在书山的小径,流连忘返;花下读书,感受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意境、一种情韵,自然也是一种人生况味。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