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3年09月23日

打造乡村文明“新样板”

——海通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侧记

阅读量:585

本报通讯员 陈冬梅 记者 李文华

碧绿葱葱的乡间田野,宽敞笔直的社区道路,整齐划一的农家小楼……走进海通镇射南村农房改善居民集中区,只见一栋栋新盖的楼房和一期融为一体,便民超市、卫生室、图书馆等成了一应俱全,路边装的是太阳能灯,垃圾处理也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一幅古朴清新的乡村田园画迎面舒展开来,好一幅宜人宜居的乡村美画卷,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近几年来,海通镇搭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幸福快车,牢牢抓住农业增产高效、农民幸福安康这一“牛鼻子”工程,把握精神实质,狠抓关键环节,强势组织推进,力求务实高效,全镇上下呈现了一片生态宜居、产业振兴、文化繁荣、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的新型农村社区新景致。

立足增收致富,物质文明“好戏连台”

民之所需,政之所趋。为了实现村民富、集体强的目标,海通镇将农房改善和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紧密相结合,积极打造“咯咯多”黑凤土鸡蛋等特色农业产业品牌,集休闲、娱乐、观光、体验、度假为一体,为农房改善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发展春赏花、夏亲水、秋采摘、冬养生的四季休闲农业,注入农房改善因子,促进富民增收的同时,吸引农民争相入住新居,铺就一条村强民富“幸福大道”。

立足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聚焦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米袋子”“菜篮子”基地定位,引导特色产业集中联片发展,这是海通镇近几年农村农业工作的“重头戏”。打造规模化基地,重点发展优质稻米、设施果蔬、白蒜、特色苗木等4大类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调整茬口、流转土地等方式,形成成匡连片种植规模,建成优质稻米万亩生产基地1个、大蒜和西葫芦等特色农产品千亩生产基地2个。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对接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农产品准入标准,制定完善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及农产品分级上市标准,统一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基地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质量监控,逐步建立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村民致富、集体增收的“多赢”大好局面。

“几年前我跟老伴主要靠家里几亩地的收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近几年村里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她便把家里的几亩地流转了,每年有固定的一笔土地流转金。自己则在家门口上起了班,老伴在镇上干临时工,两人每个月加起来有6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我们感到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美满。”该镇中尖社区居民李公琴面带笑容地跟笔者说道。

创新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喜结硕果”

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基础设施简陋,农民大多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这是多年前射南村村民面临的生活窘境。如今的射南村,树成行、林成网、绿似海、景如画,处处体现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呈现出一片“绿树镶嵌家中,碧水环抱家园”的生态宜居新境地。

走绿色发展路径,建生态文明村庄,已经成为海通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尚生活模式。在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网络、通有线电视“六通”的基础上,海通镇把有村口标识、绿化亮化、垃圾箱池、公共厕所、污处设备、文体场所、公交站点、电子监控、消防设施、服务中心等“十个方面”作为最基础的设施配套到位。近年来,海通镇重点打造了射南、中尖、团塘等多个新型社区,把“项目品质”作为重中之重,全过程接受群众代表监督,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多举措推进产居融合,增强了镇村发展内生活力,让这些示范项目成为让全镇广大群众看得见、体会到实惠的农房改善样板,促进示范项目在全镇范围内遍地开花、喜结硕果。

“我们村庄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们深感荣幸,也增强了我们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但更多的是那份浓浓的乡愁让我产生了归属感。”谈及家乡,射南村村民陆忠斌欣喜而自豪。为切实让农民搬得出、住得好、有产出,海通镇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与优化人居环境相结合,积极推进最美村庄,水系、道路、田园和乡风共建共享,全力打造宜居家园,致力打造一批“远可看、近可游、居可养”的美丽乡村“新样板”。

强化社会治理,乡风文明“遍地开花”

“乡村治理,有力有效,社区平安”,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也是海通镇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近年来,该镇创新“三会村治”新模式,通过走“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之路,激活基层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环境好了,素质高了,生活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也丰富了起来,乡风文明已成为全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海通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组建了扶贫帮困、助学支教、文明风尚等十多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关爱老年人、护佑少儿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人人做好事、户户争先进的良好社会新风尚已在海通大地蔚然成风、竞相发展。

为了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海通镇积极探索网格化社会治理新路径,持续优化网格管理服务,织牢“一张网”,畅通“最后一公里”,力促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全镇74名网格员利用每周空余时间,以随机农户家中为阵地,以该住户周边10户居民为受众,实行网格内分批次、全覆盖授课,网格长面对面宣讲平安法治、依法信访、党的惠民政策等内容,零距离答疑解惑,确保老百姓弄懂吃透上级政策法律等知识,聚众人之智、合众人之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楼成群、土连片、产业旺,农民笑开颜,是如今海通大地美丽新景象。在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命题下,海通镇找到了打开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金钥匙”,一幅“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乡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和谐交响乐正响彻四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