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2000公里的关爱——
小小书包,牵起南北“稻乡”情
本报记者 周蓉蓉 吴炘恒
9月5日上午,开学的第二天,黑龙江五常市沙河子镇中心学校里,“河海同心 共筑未来——梦想书包发放仪式”正在举行,由我县海河镇发来的价值五万元的两百只爱心书包和精美的文具、水杯,满携着海河籍爱心企业家的殷殷期盼和美好祝愿被送到了学生们的手中。“感谢海河镇的叔叔阿姨们送来的书包,让我们不再为缺少学习资源而烦恼。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用更加努力的学习来回报他们的关爱。”沙河子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代表用稚嫩的嗓音说出的真诚感谢,为此次发放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8月2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五常市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强降雨过程,河流水位水库迅速上涨,农田被淹、房屋过水、基础设施损毁,灾情之重、损失之大前所未有,13万余群众的生产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沙河子镇位于五常市东南的凤凰山脚下,是一座山水环绕的秀丽小镇,也是五常大米的重要产区。由于水系多、地处山坡下,受暴雨影响,洪水围困、道路冲毁、通信中断……水灾情况尤为严峻。
同为稻米出产地,五常市的情况牵动着百万射阳人民的心,沙河子镇的特大灾情也牵动着无数海河人民的心。“受灾这么严重,群众的生产生活怎么开展?”“暑假即将结束,孩子们能正常开学吗?”在得知沙河子镇的受灾情况后,海河镇上下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成为最关心的问题。终于,大家整日悬着的一颗心在拨通沙河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电话后,慢慢放了下来。“感谢你们的关心,灾情发生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帮扶下,大家众志成城、风雨同心。目前已经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抢修水毁工程、卫生防疫消毒等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着……”沙河子镇的志愿者话语中充满着感激。
众所周知,五常市是“中国优质稻米之乡”,因盛产大米而名闻天下。我县则被誉为“中国优质粳稻之乡”,出产的“射阳大米”品牌价值高达245亿元。因为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五常大米”和“射阳大米”,两者并称“北五常 南射阳”。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滋养城市文明。多年来,我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倡导“沐光向海志愿美”新时代文明实践IP,持续厚植文明沃土,弘扬文明新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连续九年组织“最美射阳人”评比揭晓活动,以“站长说”拉练赛、“全民阅读推广人”擂台赛等丰富活动打造学雷锋活动品牌,360个志愿服务驿站建起“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着力通过培树榜样典型,做强做特学雷锋品牌项目,我县正不断激发起“好人效应”。目前,21.5万志愿者、931个志愿服务组织、2156支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全县先后有10人当选中国好人,95人次获得省市道德典型荣誉称号,839人(团体)获评“最美射阳人”,“有爱射阳 沐光向海”城市名片更加闪亮。
文明实践滋养文明之花,文明新风浸润群众心田。地处我县西部的“盐关古镇”海河镇正是“射阳大米”的主要出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海河人民“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清朝时就流传着“海河义渡,来往过客,分文不取”的动人故事。近年来,涌现出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的“中国好人”李余礼、爱琴海上见义勇为的“江苏好人”徐锦文等先进典型,此外海河爱心企业家连续12年资助海河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的事迹更是广为传颂。
与沙河子镇开展结对互助不仅给受灾地区的孩子们带去更多希望,表达了两镇同心相连的情谊,承载着共同发展的梦想,也给两镇的未来带去无限可能。“我们海河镇将与沙河子镇保持密切的结对关系,开展实地互访,文明实践,资源共享等活动,努力加快两镇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海河镇党委书记刘德龙表示,接下来两镇将在加深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水稻知识交流、联合营销和品牌推广、稻米节、可持续农业实践、教育和培训等系列交流活动,让南北“稻乡”因稻相连,以情相牵。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